论犯罪行为系统化研究的必要性
本文关键词: 犯罪行为 系统化 必要性 出处:《法学论坛》2010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现代社会,由于犯罪行为被多学科关注,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犯罪行为概念及理论学说,理论系统混乱。各自为政的犯罪行为确定标准影响了立法和司法,也影响着对犯罪的处置。传统刑法学虽努力引领着对犯罪行为理论研究的方向,但对犯罪行为的系统化研究不是其能够独立担当的。学科细化和理论深化需要整合对犯罪行为的研究,它是统一犯罪行为理论体系的必由之路。
[Abstract]:In modern society, due to the multi-disciplinary concern of criminal behavior, there are various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criminal behavior,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is chaotic. The standard of criminal behavior has affected the legislation and the judicature. It also affects the treatment of crime. Although the traditional criminal law tries to lea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theory of criminal behavior. However,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criminal behavior is not independent of its own responsibility. The research on criminal behavior needs to be integrated into discipline refinement and theoretical deepening, and it is the only way to unify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riminal behavior.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基金】:2009年国家社科规划项目《犯罪行为学基本问题研究》(09BFX065) 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犯罪行为学研究》(08JA820032)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一、犯罪行为被多学科所关注,但理论体系混乱自从有犯罪以来,犯罪行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严密关注,在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中倍受青睐。单是在刑事法领域,犯罪行为受到了犯罪学、刑法学、监狱学(刑事执行法学)、刑事政策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被害人学、犯罪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红;重构我国刑法学研究的“方法群”[J];法商研究;2003年03期
2 李居全;浅议英美刑法学中的行为概念——兼论第三行为形态[J];法学评论;2002年01期
3 卜安淳;论犯罪学的内部学科结构[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王牧;;从“犯罪原因学”走向“犯罪存在学”——重新定义犯罪学概念[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5 高维俭;;刑事学科系统论[J];法学研究;2006年01期
6 秦秀春;对刑法中行为的新思考[J];中外法学;1999年04期
7 陈兴良;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罪量要素——立足于中国刑法的探讨[J];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03期
8 倪德锋;再论刑法中危害行为的概念[J];现代法学;1999年02期
9 胡东飞;犯罪构成视野中的行为概念——兼谈“犯罪”认定的观念指导[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05期
10 陈兴良;;当代中国的刑法理念[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中华;论刑法中危害行为的概念[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5期
2 周雪光;方法·思想·社会科学研究[J];读书;2001年07期
3 苏力;知识的分类[J];读书;1998年03期
4 李居全;犯罪概念比较研究[J];法学评论;1998年02期
5 卜安淳;犯罪恶性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6 王牧;学科建设与犯罪学的完善[J];法学研究;1998年05期
7 刘凤科,王斌;法律规范性与犯罪构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11期
8 黎宏;论刑法中的行为概念[J];中国法学;1994年04期
9 王牧;根基性的错误:对犯罪学理论前提的质疑[J];中国法学;2002年05期
10 欧阳春,周惠永;刑事行为论[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振富;;廉洁自律教育之思考[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年04期
2 刘路军;;试探性信息在政策终结中的应用与完善[J];行政论坛;2010年01期
3 段忠桥;;拯救平等:科恩对罗尔斯差别原则的两个批判[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秦玉海;姜燕;于晓聪;;网络赌博案件侦办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0年02期
5 褚红云;;当前虚假信息诈骗的防控策略[J];信息网络安全;2010年01期
6 高铭暄;徐宏;;海峡两岸互涉犯罪管辖协调问题探讨[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01期
7 颜东岳;;光提供线索也算抢劫[J];乡镇论坛;2010年01期
8 席涛;;我们所知道的法律和不知道的法律——法律经济学一个分析框架[J];政法论坛;2010年01期
9 陆斌;;公共政策视角浅析我国听证制度[J];知识经济;2010年02期
10 李二焕;;医药企业品牌法律保护探析[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圣勇;;论公共型政府——基于乡(镇)善治职能结构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登述;;论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郑小兰;樊晓星;闫敏;孙丹;郑洪;;一种新型高选择性次氯酸荧光探针[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邵学广;蔡文生;徐恒;;近红外光谱分析中波长选择的必要性[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鲁春丽;;山区学校“感恩教育”促德育的必要性与实施[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6 张伟研;李松柏;;骨干教师培养及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7 张朔;;浅析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应急预案建立的必要性[A];四川省第十一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东维;张连侠;;陕北能源开发区农民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9 陈祥岩;张贵敏;马艳红;于秀;江志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部分工种实行就业准入的必要性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孙永生;;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必要性[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丽平 本报见习记者 李吉斌;老年人“免死”是否应有限制条件[N];法制日报;2011年
2 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傅剑平;行政义务不应排斥交通肇事自首认定[N];检察日报;2011年
3 江西省贵溪市人民检察院 朱明利;犯罪行为是否不作为义务来源须区分认定[N];检察日报;2011年
4 记者 张伟杰;最高法院发布司法解释严惩非法集资[N];工人日报;2011年
5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施长征;应建立附带民事诉讼案前财产保全制度[N];检察日报;2011年
6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姜华;刑事伤害赔偿应确立赔罚并用原则[N];检察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范跃红 通讯员 金剑;这起诈骗案,检察院为啥直接立案侦查[N];检察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陈丽平 本报见习记者 李吉斌;刑法应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N];法制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陈丽平 本报见习记者 李吉斌;“扒窃”行为是否入罪存争议[N];法制日报;2011年
10 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检察院 王平;农民也能构成滥用职权罪?[N];检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明;程序法出罪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侯雪;刑事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徐启明;法人刑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孟凡君;中国犯罪定量规定模式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10年
5 谭远宏;犯罪学视野下的越轨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刘军;刑法学中的被害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郭玉川;竞技体育刑法规制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张洪成;毒品犯罪争议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怯帅卫;定罪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高长见;轻罪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程;睡虎地秦简和张家山汉简的法律材料与秦汉“亲亲相隐”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梁甜甜;品格证据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暂缓起诉制度中的运用[D];燕山大学;2010年
3 汤燕;刑事被告人品格证据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4 朱锡春;刑事和解制度的本土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龚玉华;集资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王若杨;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彭伟明;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预防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8 谢小丽;村官职务犯罪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胡林林;高校职务犯罪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刘婷;军事犯罪概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82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482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