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罪案件中的证据收集与审查
本文关键词: 犯罪嫌疑人 证据标准 故意杀人罪 证据收集 被告人 收集证据 案件事实 鉴定结论 证明力 刑事案件 出处:《人民检察》2007年2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由于故意杀人犯罪是重刑犯罪,所以要求的证据标准特别严格。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均是如此。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一些故意杀人案件,之所以会造成存疑不诉或无罪判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证据的收集、审查、运用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对此作一些初步探讨。
[Abstract]:It is because the crime of intentional homicide is a heavy penalty crime, so the standard of evidence required is very strict. Both civil law countries and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countries are so. In our judicial practice, some intentional homicide case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i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ollection,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vidence.
【作者单位】: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18
【正文快照】: 由于故意杀人犯罪是重刑犯罪,所以要求的证据标准特别严格。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均是如此。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一些故意杀人案件,之所以会造成存疑不诉或无罪判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证据的收集、审查、运用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对此作一些初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汉清;;侦查人员的注意力[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2 刘新魁;;论人身辨认(一)——人身辨认的科学依据[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3 刘竹泉;;执法者的悲剧说明了什么?[J];前线;1987年11期
4 王牧;;也谈刑事证据审查判断标准[J];当代法学;1988年02期
5 ;争鸣文摘[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6 陈玉忠;;试论刑事侦查阶段的完整性[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7 张子培;论收容审查的改革[J];河北法学;1990年01期
8 王余标;如何在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掌握立案条件[J];法学;1990年04期
9 李黎明;试论完善我国刑事强制措施[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05期
10 毛志斌;;收容审查是行政强制措施[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车延福;;简析重新犯罪的成因特点[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2 刘晓辉;;严格掌握强制措施界限 正确使用取保候审手段[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3 路帆;;云南毒品检验技术现状的刍议[A];首届全国毒品检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4 包朝胜;褚建新;;九十年代浙江省涉毒案件统计分析[A];首届全国毒品检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5 马晓君;;检验粗制海洛因的体会(文摘)[A];首届全国毒品检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6 张艳;;侦、技密切配合破获跨国贩毒案一例[A];首届全国毒品检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7 胡学斌;丁世华;;胸背部枪弹贯通创未死一例[A];第三届全国法医损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8 谢伯桂;;论命案现场分析及法医学检验探讨[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张甫波;叶志敏;;家庭内部杀人案件浅析[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田国光;王学顺;;多处致命性损伤致人死亡的法医学鉴定[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振英 郭华;科技锻造威武神警[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陈卫东 陈瑞华 任丽春;理性审视沉默权[N];北京日报;2000年
3 本报通讯员 李继华 王得欣 记者 李霄峰;“26岁现象”透析[N];北京日报;2000年
4 汪皋;古镇保护神[N];中国人事报;2000年
5 万会旭;特别侦探的无悔追求[N];中国水运报;2000年
6 陈云生;权利的平等保护与反酷刑[N];法制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钟鞍钢;私企职工权益亟待保护[N];法制日报;2000年
8 北京军区法律顾问处律师 荀恒栋;这起案件应由谁来管?[N];法制日报;2000年
9 何宏东;取保候审制度应当完善[N];法制日报;2000年
10 陇夫;沉默与控权[N];法制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新环;公诉权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赵信会;民事推定及其适用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华平;论国际贸易中银行见索即付担保的相关法律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郭桂琼;试论反倾销行政程序法律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张生ng;论行政证据[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4 王海金;概率原理在司法证明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陈锦辉;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李战亚;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孙晶;论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护[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王鑫;犯罪嫌疑人人权保护的现状与完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骆福林;我国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制度完善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卢炳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护的若干思考[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90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490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