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心理内容
本文关键词: 犯罪心理测试 心理内容 定向反应理论 特异生理反应 出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使犯罪心理测试变成了刑事测谎 ,导致犯罪心理测试业内的争议和业外的质疑。心理学家改变了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 ,主流心理学思想对犯罪心理测试重新进行了审视 ,形成犯罪心理测试的定向反应理论 ,开创了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科学认识。现代犯罪心理测试研究揭示 ,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特异生理反应所反映的是被测者对犯罪的记忆状况 ,与犯罪有关的记忆状况决定着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反应的水平 ,反映被测者是属于作案人、涉案知情人、一般知情人 ,还是属于无辜者。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psychology tested by the criminal psychological test makes the criminal psychological test become the criminal lie detection. Psychologists have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psychology tested in criminal psychology test, and the mainstream psychological thoughts have re-examined the psychological test of crime. The formation of the criminal psychological test of the targeted response theory, opened up a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psychological test of criminal psychology test psychology, modern criminal psychological testing research revealed. The specific physiological response measured by the criminal psychological test reflects the memory status of the subjects on the crime, and the memory state related to the crime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the response measured by the criminal psychological test. Reflects whether the subject belongs to the perpetrator, the informant, the general informant, or the innocen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分类号】:D91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丹军;;品格证据的法律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汪建成,孙远;刑事诉讼中口供规则体系论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李虹;;两大法系有关司法鉴定的规定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宋英辉,李哲;直接、言词原则与传闻证据规则之比较[J];比较法研究;2003年05期
5 王超;刑事证人的反思与重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石利;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借鉴、确立和适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袁海勇;论电子网络证据的证据价值[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熊志海,王莉;证据概念的信息解读[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张巧芳;论我国的拒证权制度[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彭海青;论刑事诉讼中的司法认知规则[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立梅;程序正义与刑事证据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马贵翔;刑事简易程序的价值及其实现[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万永海;刑事法庭调查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孙连钟;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陈迎新;刑事诉讼理性的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李明;在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之间[D];四川大学;2005年
7 袁志;勘验、检查笔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朱立恒;传闻证据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郭华;鉴定结论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朱拥政;刑事诉讼中的财产权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宁波;司法会计鉴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杨虹;浅议在中国确立沉默权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王秋峰;刑事诉讼中的测谎技术和测谎证据[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李微;论电子证据的确立与运用[D];湘潭大学;2002年
5 王刚;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6 车丽华;论电子证据[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崔昕昕;论证人证言[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黄_";证人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9 孙国祥;电子证据论[D];湘潭大学;2003年
10 李美群;论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D];湘潭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利明;犯罪心理测试协破内盗案[J];广东公安科技;2004年02期
2 丁文俊;浅谈我国犯罪心理测试工作[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3 刘利明;犯罪心理测试经验谈[J];刑事技术;2004年06期
4 朱显有;犯罪心理测试的立法建议[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5 铁海霞;孙志刚;;犯罪心理测试的测试绩效分析[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1期
6 曹晓宝;浅谈犯罪心理测试技术[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曾海泉;肖盈;;心理测试中的图像提示法[J];中国刑事警察;2007年02期
8 吴红霞;“测谎”亟待规范[J];人民公安;2001年06期
9 孟凡民;论犯罪心理测试的可靠性[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10 于阳;犯罪心理测试对测试人员的要求[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丽影;范峻涛;;CPS多道心理测试在三例银行盗窃案件中的运用[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兰剑彬;论犯罪心理测试原理及其在刑事领域中的应用[D];华侨大学;2011年
2 戎双双;犯罪心理测试的价值定位与程序规制[D];燕山大学;2010年
3 周军;犯罪心理测试(测谎)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4 傅文虎;犯罪心理学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493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493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