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与重构:未成年人累犯问题——从本体学角度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累犯 人身危险性 刑事政策 行为人 故意犯罪 从重处罚 刑罚 特殊性 主观恶性 出处:《青年研究》200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未成年人能否构成累犯,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规范学上的累犯作为一项制度设计,有其自身的价值与使命,未成年人与累犯是否契合需要从实质内涵上加以考察。由于受未成年人自身特点、保护未成人年一贯精神、刑罚目的性、刑事政策等价值追求所影响,应该以未成年人不成立累犯为原则、以重构后的特殊条件为例外,这是结合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并且基于价值冲突权衡的理性抉择。
[Abstract]:Whether minors can constitute recidivism is a topic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s a system design, recidivist in normative science has its own value and mission. Whether the minor and recidivist agree with each other needs to be investigated from the essence of connotation. Because of the value pursuit of the minor'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protection of the spirit of juvenile, the purpose of penalty, the criminal policy, etc. The principle of non-establishment of recidivism should be taken as the principle,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special conditions after reconstruction, which is a rational choice based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minors and the trade-off of value conflict.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C91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储槐植;刑事政策:犯罪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和司法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1999年05期
2 刘仁文;论刑事政策的概念与范围[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李永升;论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理论基础[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王志强;未成年人的重新犯罪问题分析[J];青年研究;2004年11期
5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课题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研究[J];人民检察;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邓华;刘颖;;析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之动态平衡[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刘守芬,汪明亮;试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与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孟庆华;刑法第93条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问题探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高铭暄;彭凤莲;;论立功的成立条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祝圣武;;单位累犯制度构建新论——基于单位累犯单主体理论的反思[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马振华;王明坤;;追求刑事立法的和谐——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视角[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汤笑然;;人身危险性概念初探[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9 劳佳琦;;普通累犯情节对我国强奸罪量刑的影响——以79份判决书为样本的实证研究[J];武陵学刊;2011年05期
10 李飞虎;葛进;;论累犯的权利保障[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赖雨亭;;从《刑法修正案(八)》看未成年人权益的刑法保护[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2 梁敏;;对刑事政策下“严打”之定位[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3 徐向群;傅跃建;;入世后中国社会犯罪态势的变化及刑事政策的调整[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4 谭志君;;无限欲望与有限满足——关于犯罪原因的哲学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冯霜;;浅议刑罚轻缓化的必然性[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仁文;;刑事政策的概念与范围[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武玉红;;再论刑事政策之概念[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董邦俊;童伟华;;暂缓起诉问题评析——以未成年人犯罪为中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陈静;;我国刑法中关于未成年人累犯规定浅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董邦俊;童伟华;;暂缓起诉问题评析——以未成年人犯罪为中心[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5 王桂萍;定罪总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卓翔;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于国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侯宏林;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姜涛;刑事程序分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卢勤忠;中国金融刑法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璐璐;财产类犯罪数额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嬗变与评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解媛;受贿罪主体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刘鲜涛;计算机犯罪立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孙道俊;论立功的“有效性”认定标准[D];苏州大学;2010年
6 梅卉;论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赵黎珏;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量刑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仇鑫;一般外国籍人缓刑之我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刚;自首司法认定中的若干疑难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宋陈平;贪污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储槐植;刑事政策:犯罪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和司法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1999年05期
2 王志强;社会发展中重新犯罪的实证研究[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2年05期
3 陈兴良;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刑罚结构调整[J];法学研究;1998年06期
4 尚国华;青少年犯罪现状与治理对策探讨[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丛梅;天津市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及预防对策新思路[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何秉松;试论新刑法的罪刑相当原则(下)[J];政法论坛;1997年06期
7 卓泽渊;论法的价值[J];中国法学;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未成年人的人身危险性及其征表[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外地来京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特点及趋势[J];北京观察;2008年01期
3 陈娟娟;;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6期
4 陈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政策[J];消费导刊;2008年08期
5 衣家奇;;危险性与被害性:未成年犯罪人人身特征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05期
6 张远煌;姚兵;;从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全面贯彻[J];法学杂志;2009年11期
7 安文录;曹坚;;未成年人刑罚体系轻缓化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徐松青;张华;;刑法修正案八涉少条款解读与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4期
9 吴升;;苏联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原因[J];国际观察;1990年01期
10 胡传荣;;中苏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和防治措施比较(上)[J];国际观察;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玉书;;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2 张秀玲;维英;;中蒙处遇犯罪未成年人之刑法比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3 陈代福;;试析我省未成年人犯罪上升的原因及治理对策[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朱兴祥;张峰;;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处遇——面对“同龄不同罚”的尴尬[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5 康均心;王敏敏;;未成年人犯罪量刑问题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6 张波;陈霞;;重庆市未成年人犯罪十年调查——以法院审判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7 李维国;郭杰;;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标准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齐岩军;;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之必要性[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9 时福茂;;律师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A];推动律师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暨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何有立;;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与学校德育工作思路[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艳玲 周健民;关注未成年人犯罪[N];福建日报;2004年
2 记者 刘海健 通讯员 穗法宣;未成年人犯罪案增四成[N];广州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曹秀娟;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引起的反思[N];山西日报;2003年
4 卢菊凤 刘元美;万山法院搭建未成年人犯罪帮教平台[N];铜仁日报;2008年
5 李凯 曹明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五项创新课题正式出炉[N];太原日报;2009年
6 记者 孙勇;济南将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N];济南日报;2009年
7 江苏省新沂市检察院 郑军;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原因探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8 记者 王建庆 通讯员 张鑫山;圆桌法庭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N];甘肃法制报;2010年
9 赵向明 张淑梅;平川区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分析及预防对策[N];白银日报;2010年
10 高翠萍 赵月伦 本报记者滕忠顺;孩子,,拿什么来拯救你![N];鸡西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忠斌;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曾康;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李季;少年违法犯罪与少年司法体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胡昊昕;少年刑事司法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党日红;中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宋伟卫;刑事一体化视野下的人身危险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邢红枚;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马荣春;罪刑关系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房绪兴;刑罚制度的历史阶段演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王文生;宽严相济视域下的刑事检察工作[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恒;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临平;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曹海霞;未成年人犯罪暂缓起诉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武建朝;家庭功能变迁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预防对策[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5 朱先银;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宋文婷;论刑罚后遗效果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7 胡冰;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8 李静;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郭秋香;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姜兆伟;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之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10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510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