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证明侦查原则论
本文关键词: 侦查原则 科学证明 合理性程序 出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科学证明侦查原则是现代科学精神对侦查活动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侦查活动具有其固有的证明属性,侦查证明活动必须通过合理性证明标准的确立、逻辑进路的正确选择、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物证优位理念的倡导、意见交涉程序过程的保证等方面体现证明的科学性。科学证明侦查原则也必须在制度上得到明确落实。
[Abstract]:The principle of scientific proof of investiga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modern scientific spirit for investigation activity. Investigation activity has its inherent nature of proof, which must pas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ndard of rationality proof and the correct choice of logical path.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dvocacy of the idea of material evidence and superior position, the guarantee of the procedure of the negotiation of opinions and so on embody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proof, and the principle of scientific proof of investigation must be clearly implemented in the system.
【作者单位】: 江苏警官学院
【分类号】:D9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丽;技术规则理论评析[J];科学学研究;2002年02期
2 汪建成,王敏远;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J];法学研究;2001年01期
3 龙宗智;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J];法学研究;2004年02期
4 夏锦文;无罪推定原则的意义解读——一种诉讼法哲学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柳延延;科学的“真”与生活的智慧[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桂杰;梁国钊;;休闲与科学创造——以爱因斯坦为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11期
2 王治东;;选择与超越:关于技术化生存的哲学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3期
3 徐炎章;;科技传播普及与科学精神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5期
4 李现平;论思想之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11期
5 高鸣;施进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08期
6 刘戟锋;曾华锋;;战争伦理:一种世界观念[J];伦理学研究;2006年04期
7 秦亚红;;让道德理论内化为大学生的素质和品格[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刘小英;;文明形态的演化与生态文明的前景[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曹南燕;科学技术:蕴含价值的社会事业[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刘建国;向死而生:建安文学的死亡意识[J];曲靖师专学报;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利人;王玉莉;;论现代科学技术价值观中人的主体性原则——关于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哲学思考[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杜万平;;解读生态法学[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3 郭芙蓉;;传统逻辑教学中的旁征博引[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阎朝秀;司法认知:法理、规则、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程现昆;科技伦理研究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3 邱福军;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陈翠芳;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5 杨海明;生命度与汉语句法的若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潘建红;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施鹏鹏;陪审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冯霞;人学视野中的人文体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董传升;“科技奥运”的困境与消解[D];东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鹏程;现代科技对人的素质塑造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丁振海;碰撞与交融[D];南昌大学;2008年
3 叶美芳;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理论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郑盈盈;中国学术职业吸引力的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郝耀;试论逻辑在物理学知识创新中的作用[D];山西大学;2007年
6 徐翔;恢复性司法:一个不成熟的路径[D];四川大学;2007年
7 甄百玲;陈昌曙技术哲学思想述评[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王陆陆;犯罪现场重建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刘海燕;美国大学终身教授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10 温福英;评库恩学说及其在当代的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汉林;论科学与文化的社会互动[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7年01期
2 丁长青;技术人类学抉要[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5年03期
3 刘根菊;沉默权与严禁刑讯逼供[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刘根菊;沉默权与如实回答[J];法商研究;2000年05期
5 龙宗智;英国对沉默权制度的改革以及给我们的启示[J];法学;2000年02期
6 张俊霞;沉默权制度确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究[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肖建华,吴小隆;证据判断的主观性及其客观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8 李玉萍;论司法裁判的事实根据[J];法学论坛;2000年03期
9 房清侠;刑讯逼供与沉默权制度[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10 孙长永;沉默权与中国刑事诉讼[J];现代法学;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醒民,侯伟;完善检察机关侦查权刍议[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5年04期
2 ;试论侦查原则[J];公安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3 李哲宇;论日本的侦查制度[J];公安研究;1999年03期
4 郭炬;论德国的侦查制度[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5 赵杨;浅析网络犯罪[J];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6 张处社;刑事侦查原则新探[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7 刘克诚;新形势下经济犯罪问题探讨[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8 宫万路;侦查手段的适用原则[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9 韩德明;适度公开侦查原则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李新权;侦查原则论纲[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邓新建;调整战略战术应对职务犯罪新特点[N];法制日报;2005年
,本文编号:1513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513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