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论社会稳定的特证、影响因素和对策

发布时间:2018-03-04 20:05

  本文选题:社会稳定 切入点:特征 出处:《公安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社会稳定一般是指政治环境、社会秩序的稳定 ,后者又主要是指社会治安状况的稳定。社会稳定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 :政治局面稳定 ,经济稳步发展 ,社会利益公平 ,执政者廉洁奉公 ,执法机关秉公执法 ,社会治安状况稳定 ,社会道德风尚不断提高、社会丑恶现象不断减少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不断加强。在认识社会稳定基本特征的同时 ,要特别重视整体稳定和局部不稳定以及稳定和发展的关系。维护稳定的对策 :加强执政党党风和廉政建设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 ,切实解决涉及广大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并加强方法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等
[Abstract]:Social stability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order, and the latter mainly refers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ituati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stability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stability of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interests of the society are fair, the rulers are honest and impartial, the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enforce the law impartially, the social security situation is stable, the social morality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social ugly phenomenon is constantly decreasing,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While recognizing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stability,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verall stability and local instability and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to maintain stability: strengthening the party style of the ruling party and building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all kinds of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in the new period,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adhere to the policy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ocial security, strengthen methods, and stabil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land contracting, etc.
【作者单位】: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分类号】:D6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绍燕;;试论恐怖主义犯罪[J];法学杂志;2011年07期

2 张幼芳;;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7期

3 宋瑜;;浅谈网络犯罪的特点和防范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07期

4 黄艳;;虚拟社会管理初探[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5 黄炜舒;;浅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年24期

6 邱鹏;;浅谈现阶段检察机关电子证据应用问题及对策[J];信息网络安全;2011年09期

7 汤印大;廖梦园;;当代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及预防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8 刘启刚;;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其预防策略[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张清;;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重大火灾隐患现状研讨[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10 胡清芳;;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其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乃龙;;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杨志勇;;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及其打防对策[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3 王少华;;当前火灾统计失实的现象及策[A];2005年湖北省消防学术论文集[C];2005年

4 宋建军;洪礼平;;当前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及工作对策[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5 张笑英;齐心;向兵;;破除“行规” 正本清源——谈行业性商业贿赂犯罪的防治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张川;;重新犯罪的社会原因解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李军;;试论商业贿赂犯罪防治的几个问题[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张小忠;黎俊;;三峡船闸闸室客轮火灾灭火救援工作初探[A];2005年湖北省消防学术论文集[C];2005年

9 彭彦杰;;对当前青少年罪犯的分析与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叶海辉;靳占阳;;试论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凡虎 魏常勇 (作者系湖北省天门市公安局政治处干部);民警的精神压力与减压对策[N];人民公安报;2001年

2 东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王选昆 孙瑞祥;从检验实践谈加入WTO后的对策[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1年

3 李志华 胡明清;应对刑事犯罪的对策[N];人民公安报;2002年

4 薛明(作者单位:新疆昌吉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打击土炼油的几个对策[N];中国质量报;2002年

5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打黑除恶”须对策得法措施得力[N];发展导报;2002年

6 姜敏 李文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对策[N];甘肃日报;2002年

7 中共三亚市委常委、三亚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林捷;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海南公安工作 面临的新问题和解决的对策[N];中国信息报;2002年

8 ;处理交通肇事逃逸案的对策[N];甘肃日报;2002年

9 杨锦明;论当前检验检疫执法责任制的建设及其对策[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2年

10 王传斌;WTO国民待遇原则及出入境检验检疫对策[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慈健;贿赂犯罪防控对策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建民;试论流动人口犯罪[D];湘潭大学;2006年

2 张志峰;遏制刑讯逼供之我见[D];山东大学;2007年

3 王琪;计算机犯罪的犯罪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欣;重庆市沙坪坝区2003-2007年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蔡一军;跨国网络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王彬;警察职业倦怠研究及其对策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钱枝;我国竞技体育犯罪的原因及预防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8 姜延军;包头市青少年犯罪实证调查与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檀金平;论家庭因素对贪利型职务犯罪的影响和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刘忠忱;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67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567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6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