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少年犯罪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
本文选题:城市青少年 切入点:犯罪问题 出处:《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急剧膨胀,我国城市青少年犯罪呈现出新一轮的高发态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为探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对上海等特大型城市发展的影响,了解和掌握城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特点,从而提出预防和减少城市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进行大量书面问卷调查和深入监狱实地走访、调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了解了现阶段上海市14-25周岁青少年犯罪状况和特点。根据调查结果,从青少年罪犯自身的微观角度和整个社会的宏观角度深入分析了造成上海市青少年罪犯偏离正常的社会生活轨道、走向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和特点,提出了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有效预防和控制城市青少年犯罪的有效对策,力求为推进新时期和谐社会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Abstract]:Juvenile delinquency is a universal social phenomenon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urban floating population, urban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China presents a new round of high incidenc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educ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on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and other large citie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effective ways and means to prevent and reduce urban juvenile delinquency, on the basis of carrying out a large number of written questionnaires and going deep into prison field visits to obtain a large amount of data, We have learned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Shanghai between the ages of 14 and 25.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From the micro perspective of juvenile criminals themselves and 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 of the whole society,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pth the main reasons and characteristics that cause the juvenile criminals in Shanghai to deviate from the normal social life track and to commit crimes against the law, and puts forward the main reasons and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family.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urban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schools and society are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 new period.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办公室;上海海洋大学人文学院;上海市监狱管理局;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校长办公室;
【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07-ZS-140)
【分类号】:C91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克锋;;家庭与青少年犯罪[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2 张小波;王利红;;家庭与青少年犯罪[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渝成;;透视高校犯罪暗数问题[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2 张英英;青少年行为偏差的教育社会学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3 陈贤忠;;社区矫正:行刑社会化的必然趋势[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4 孙谦;;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思考[J];法学研究;2007年02期
5 周文学;王有亮;;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预防对策[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彭艳芬;青少年犯罪研究综述[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7 张丽明;;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与权利保护[J];龙岩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李长健;陈占江;;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根本途径:构建和谐社会[J];兰州学刊;2006年01期
9 孙珑艳;肖进;;论日额罚金制[J];前沿;2007年01期
10 樊润英,白艳芳;迷失于网络的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防治对策[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姚建龙;福利、惩罚与少年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2 艾晶;清末民初女性犯罪研究(1901-1919年)[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毅;地理信息系统在犯罪分析及辅助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邓国林;我国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违法犯罪与社会控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闫秋芹;身份与机会: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民工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郭买红;论遗弃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陈占江;社会转型期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其防控[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6 孙斌辉;残疾人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7 陈茜茜;对家庭领域刑事政策的审视与构建[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张文弟;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治理体系的反思及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9 张丽丽;弱势群体犯罪问题及其防控对策[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10 黄汀;构建和谐校园下高职学生违法犯罪预防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芹;优化家庭功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5期
2 李超,毕荣博;从未成年人保护看国家监护制度的构建[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04期
3 黄成荣;中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现象及成因——兼与大陆青少年问题学者商榷[J];社会学研究;1994年02期
4 程少卿;刘士国;;当前青少年犯罪若干问题探析[J];皖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邹泓,张秋凌,王英春;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的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3期
6 张春妹;邹泓;;人格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7 蒋索;何姗姗;邹泓;;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8 陈秀丽;我国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琳伟;郑剑波;;浅析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援助工作机制——基于Z市X区人民检察院个案的实证分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徐长斌;徐洪江;;新形势下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W.乔希;敬石;;印度青少年犯罪问题[J];世界哲学;1981年04期
4 肖冬梅;;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思考[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刘晓;;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及预防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07年04期
6 向红;;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社会成因及对策探析[J];经济师;2008年06期
7 史志君;;审判视角下的农村未成年人犯罪——以成都市为例的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5期
8 黄永坚;;浅谈高等教育市场化与大学生犯罪[J];消费导刊;2009年03期
9 张小静;;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犯罪[J];魅力中国;2010年01期
10 祁辉;;浅论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成因及预防[J];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建筑工程大学 吴冬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背后的思考[N];法制生活报;2011年
2 苏雯;青少年犯罪的文化原因初探[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梅贤明 本报通讯员 何晓慧 赵颖;莫让网络“网”住青少年的心[N];人民法院报;2006年
4 靖宇县公安局政委 袁久文;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及预防措施[N];北方法制报;2006年
5 梁淑云(作者为省政协委员、省司法厅巡视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关怀未成年人成长[N];山西政协报;2006年
6 李娟;也谈青少年网络犯罪成因[N];东营日报;2006年
7 丛晓波;家庭“四失”失去的是“希望”[N];烟台日报;2007年
8 石常乐 曹宏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9 彭梦瑶;给学业失败孩子更多温暖[N];中国人口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夏合琴 王中宙 通讯员 李晓静;青少年犯罪新群体不容忽视[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殿朝;中国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瑞来;厦门市外来工未成年子女的犯罪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贾红波;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及其预防[D];兰州大学;2008年
3 李学刚;青少年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朱强;转型期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刘锐填;我国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探析[D];兰州大学;2009年
6 王珏;我国少年刑事政策的内容及变迁[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刘磊;青少年犯罪研究与立法设计[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龙丽达;“罪错”青少年行为矫治对策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玉芹;加强学校道德教育,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春梅;转型期的大学生犯罪与社会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89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589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