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与刑事法制改革:以英国为例
本文选题:犯罪学 切入点:自治性学科 出处:《法学家》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过去30年英国的犯罪学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犯罪学"在多个维度的"膨胀";另一个是犯罪学"自治性"的增强。犯罪学在向自治学科转变的过程中既具有许多有益的方面,也存在诸多风险。它可能会丧失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因而有必要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其潜在的后果保持警觉。犯罪学知识的用途,在于为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对犯罪学进行准确定位有两个核心要求:一是要承诺把犯罪学变成一个内涵广阔的学术概念,即将犯罪学的多元主义看作一个优势;二是要让犯罪学研究与实践保持长久的、基本的联系,将犯罪学知识渗入公众关注的犯罪和法制事件中,对"制度性环境"作出一个比现在更令人信服的解释。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British criminology in the past 30 years has two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ne is the expansion of criminology in many dimensions; the other is the enhancement of criminology's "autonomy". Has many beneficial aspects, There are also many risks... It may lose its connection with other disciplines and become increasingly vulnerable to the influence and constraints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us making it necessary to remain vigilant about its problems and its potential consequences. The use of criminological knowledge, There are two core requirements for the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criminology: one is to promise to turn criminology into an academic concept with broad connotation, that is to say, the pluralism of criminology is regarded as an advantage; Secondly, it is necessary to keep the crimin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a long and basic relationship, to infiltrate the criminological knowledge into the crime and legal events of public concern, and to make a more convincing explanation of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than it is now.
【作者单位】: 牛津大学犯罪学中心;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C·吉本斯;宋建强;;现代犯罪学[J];国外法学;1988年02期
2 历玉换;;冲突犯罪学理论评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10期
3 康树华;;论犯罪学性质及其理论体系[J];法学杂志;1993年04期
4 荣月;;犯罪学视野下的犯罪概念初探[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吴飞飞;吴凯辰;;社会转型期的犯罪学——中国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综述[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致读者[J];政法学刊;1997年03期
7 顺安;;我国犯罪学研究的一部力作—《中国犯罪学论纲》述评[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1997年02期
8 冯树梁;;犯罪学与和谐社会建设[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邱国j;我国犯罪学理论的几个问题[J];犯罪研究;1999年01期
10 靳高风;;论中国犯罪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以社会科学发展与西方犯罪学学科建设为视角[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储槐植;;论犯罪学理论框架及研究目标[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2 王飞;;社会犯罪学中的失范理论简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3 许发民;;论犯罪的生成机理——犯罪生成的社会学分析[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4 赵宝成;;犯罪问题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关于犯罪及其控制的政治经济学思考[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5 王牧;;犯罪根源是理论逻辑上的一种指向——再论犯罪根源[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6 陈兴良;;犯罪存在的个体解释[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朱丽娜 实习生 何英;市公安局调研工作结出累累硕果[N];衡阳日报;2009年
2 本报通讯员 李继华 王得欣 记者 李霄峰;“26岁现象”透析[N];北京日报;2000年
3 ;经济体制转轨与犯罪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4 王牧;职务犯罪预防对刑事政策影响深远[N];检察日报;2003年
5 赵玉刚;暂缓起诉有实施价值[N];检察日报;2005年
6 万春;预防经验的理论升华[N];检察日报;2002年
7 杨书文;关注假币犯罪的转移[N];人民公安报;2004年
8 记者 李宁 通讯员 罗家欢 唐龙海;结合重大工程项目开展预防工作[N];湖南日报;2009年
9 记者 宋安明;中国犯罪学会挂靠检察官学院[N];检察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靳高风;论犯罪学的基本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刘强;美国社区矫正与犯罪刑罚控制的演变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习文;犯罪控制的本源理论解释[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田丰;默顿社会失范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佑喜;对二十世纪末中国大陆有组织犯罪研究之考察[D];湘潭大学;2001年
4 刘东民;加罗法洛自然犯罪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5 张永然;犯罪学方法论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王玮U,
本文编号:1602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602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