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转型期犯罪率增长的社会原因探析与刑事政策应对

发布时间:2018-03-14 10:12

  本文选题:社会转型 切入点:犯罪原因 出处:《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社会法学的角度考察,伴随社会转型而来的贫富差距、结构失范与社会紧张、市场经济的消极后果和亚文化的扩张,是滋养犯罪的社会原液。刑事政策通过减少和控制犯罪生成的原因来达到控制犯罪的目的。社会转型期我国刑事政策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的欠缺,坚持社会公正原则,建立健全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社会安全阀系统,推进刑事法制改革,构建新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ocial jurisprudence,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the structural irregularity and social tension,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market economy and the expansion of subculture come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Criminal policy aims to control crime by reducing and controlling the causes of crime.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formulation of criminal policy in our country should take full account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lack of cultural structure,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social justice,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ocial safety valve system to prevent and reduce crime, promote the reform of criminal legal system, and build a new social and cultural value system.
【作者单位】
【基金】:茂名学院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3229
【分类号】:D9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强;;实体法与程序法的价值关系分析[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王雄文,孙国东;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现代司法理念的法理建构[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3 林忠志;论青少年犯罪社会综合治理[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王鹏;谈我国社会治安与情境预防[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徐秉晖;;我国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实证与理论分析[J];法律适用;2006年06期

6 郝银钟;刑事诉讼双重目的论之批判与重构[J];法商研究;2005年05期

7 张旭;李峰;;论刑事诉讼中的“选择性起诉”[J];法学评论;2006年04期

8 郝银钟;刑事诉讼目的双重论之反思与重构[J];法学;2005年08期

9 黄东东;;工程性非自愿移民的新财产权[J];法学;2006年02期

10 唐学亮;;试论中国侦查制度的特异及侦查学的改造[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红波;谭术魁;彭开丽;;现行征地程序缺陷及其改进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侍东波;程序参与及其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王连生;价格违法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马晶;环境正义的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张满生;伦理语境下的恐怖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薛菁;魏晋南北朝刑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冯军;刑事判决的合法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万毅;财产权与刑事诉讼[D];四川大学;2005年

8 闫丽彬;行政程序价值论[D];吉林大学;2005年

9 周娅;短期自由刑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赵军;卖淫刑事政策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睿;国际恐怖主义的文化生态本源探析[D];福州大学;2004年

2 陈红;诈骗犯罪的犯罪学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刘延东;法学院的风格[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郭绍敏;宪法程序的意义——兼论罗尔斯“程序正义理论”[D];武汉大学;2004年

5 姚桂华;论毒品违法犯罪与其他刑事犯罪的关联性[D];湘潭大学;2004年

6 张天舒;儒家法律价值观及其文化背景的分析[D];安徽大学;2004年

7 邓志松;论反倾销法行政程序中的信息披露[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黄卫东;论宪法文化与宪法信仰[D];湘潭大学;2005年

9 肖晋;刑事程序人道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0 张琳;论证据的证明力——以民事诉讼为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云荣布扎木苏;;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浅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陈鹏忠;;农村贫困群体犯罪原因及特征分析——以社会代价论为视角[J];中国农村观察;2009年01期

3 严圭;;犯罪原因存在于犯罪人的行为之中——关于犯罪原因的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孙岩;;民办高校大学生犯罪特点与成因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马荣春;;在校青少年的犯罪原因与校方对策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2期

6 张冬梅;;对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邱河;;浅析高校学生犯罪原因与防治对策[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年02期

8 李传熹;;青少年犯罪防范问题浅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年06期

9 郭小军;;对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思考[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谭覃;;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岚;赵成正;;社会转型期的毒品问题与预防控制初探[A];第七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高芸;;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跨境犯罪原因浅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井世洁;;社会转型期城市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S区为例[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4 陈鹏忠;严浩仁;;农村贫困群体犯罪原因及其预防对策——以社会代价论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鹏忠;严浩仁;;农村贫困群体犯罪原因及其预防对策——以社会代价论为视角[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6 刘广三;;“染色体异常”与犯罪学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徐乃龙;;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治理的反思[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8 熊沁;;关于“80后”农民工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彭彦杰;;对当前青少年罪犯的分析与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方波;;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莫君 王爱莉;“讨债公司”犯罪原因有五[N];检察日报;2010年

2 山西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孙晓花;经济犯罪原因及对策[N];山西科技报;2010年

3 王兴华;社会转型期控制犯罪的思考[N];人民公安报;2002年

4 北京市西城区法院 肖志勇 刘洪宇;法官释法(45)“强出头”成未成年人犯罪重要原因[N];工人日报;2009年

5 记者叶毓洲 通讯员夏文彦;安陆着力构建城区全方位立体防控格局[N];孝感日报;2009年

6 鲍丹;杜玉林:警民和谐,警察是关键[N];人民日报;2007年

7 卢刚;动不动就罚款,可轻易使不得[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记者 陈启海 通讯员 王厚文 毕先荣 胡永学;抚平民心[N];湖北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曾祥生 通讯员 王淑玲;宁波江北:湾头半岛开发防患于未然[N];检察日报;2009年

10 作者为湖南省检察院副检察长 卢乐云;用法律压缩职务犯罪可乘之隙[N];检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缪斌;社会转型期我国公务员职务犯罪的道德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勇濂;流动与犯罪: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社会秩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吴殿朝;中国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单勇;犯罪的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靳高风;论犯罪学的基本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刘耀彬;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谭远宏;犯罪学视野下的越轨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岳平;当代中国犯罪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凤;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犯罪原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邓国林;我国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违法犯罪与社会控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吴海涛;长春市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治安体系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李静;转型社会家庭功能的变迁与未成年人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石洪波;社会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探析[D];四川大学;2006年

6 刘丽平;我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7 李昕儒;社会转型期贪污犯罪的对策思考[D];吉林大学;2009年

8 谭言军;社会转型背景下警察职能的探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欧阳梅;白领女性犯罪的法社会学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谢叶强;论网络犯罪及其刑法防控[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10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610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5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