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在社会转型时期犯罪主体性别构成调查报告
本文选题:女性犯罪行为 切入点:被害人 出处:《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03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分类号】:D9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冰;净化网络,需要法律和道德双管齐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龚义年;计算机犯罪及其对我国刑法的挑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李军;陈敏;;网络犯罪的类型、特点及其防控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2期
4 李金明;;抽象概念与刑法推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刘永红,李滨;对当前计算机犯罪有关问题的探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张宝义;青少年犯罪团伙的结构特征及形态分析[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7 严然;论手机短信犯罪的惩治与预防[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3年05期
8 周亮;从公共卫生三级预防看犯罪预防的理论体系[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4年02期
9 曹立群,吴宗宪;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的犯罪学[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5年01期
10 王鹏;谈我国社会治安与情境预防[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董淑君;刑罚的要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刘晶;就业与社会保障互动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谭志君;证据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张步文;侦查权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张忠斌;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王振峰;刑事政策模式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高维俭;刑事三元结构论[D];北京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萍;网络犯罪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刘家胜;挪用公款罪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3 刘杰明;计算机犯罪证据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惊雷;繁荣背后的优思[D];湘潭大学;2002年
5 刘沫茹;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犯罪预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6 吴满峰;当代女性犯罪的社会学思考[D];福州大学;2003年
7 洪韬;计算机犯罪的认定及防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8 杨加明;犯罪主体新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宋歌;计算机犯罪及其刑事立法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陈晓雷;论我国公民的法律心理及其完善[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云姝;左国军;;女性犯罪的法社会学分析——以苏州工业园区女性犯罪为蓝本[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蔡国芹;赵增田;;论电信诈骗犯罪立体防控体系的构建[J];犯罪研究;2011年04期
3 吕晓光;;技术手段的威力——绥化市“2010·03·18”景贵滨入室抢劫杀人案[J];中国刑事警察;2010年06期
4 张赛宜;;论被害性、犯罪动机与被害预防[J];政法学刊;2011年02期
5 孙英杰;杨林;;佟德令作案特征与心理剖析[J];中国刑事警察;2010年03期
6 杨敏;;大学生被害预防教育对策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王爱平;;利用互联网收集侦查信息[J];中国刑事警察;2010年02期
8 卢婷婷;;铁血丹心铸警魂 磨砺钢锋书华章——记南宁市特警支队支队长吴沛安[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6期
9 崔洁;肖水金;朱琳;;网络诈骗案遭遇法律难题[J];政府法制;2011年19期
10 沈臻懿;;弹头中的秘密[J];检察风云;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克飞;;论被害人注意义务的提倡[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关荣华;;女性家庭被害问题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甘建一;;法医学被鉴定人与犯罪学中被害人的相关性探讨[A];全国第十二次法医临床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杜立;;未成年被害人研究应引起重视[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杜立;;未成年被害人研究应引起重视[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6 王立锋;;论社区矫正中的犯罪人与被害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7 刘瑞山;王正修;;40例碎尸案分析[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8 陈玉范;;关于环境犯罪被害人问题的一孔之见[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赵国玲;王海涛;;著作权犯罪被害人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10 刘贵萍;;对贵阳市拐卖儿童犯罪的犯罪学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1世纪贵州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晓梅;警惕非法集资三大新手法[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2 林利军;短信诈骗又出新招:复制手机SIM卡[N];人民公安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杨烨;揭穿退税骗局[N];人民公安报;2009年
4 邹云翔;对于潜在被害人予以特殊保护并无不妥[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5 焦树文邋张志勇;被害人家属送锦旗:三年沉冤今昭雪[N];北方法制报;2008年
6 刘英 本报记者 陈宝琨;非法集资类案件 盯紧老年人[N];检察日报;2010年
7 记者 蒋永利;“12·16”特大抢夺案告破[N];延边日报;2009年
8 本报通讯员 王志凯;业余职业竟是“抢夺”[N];检察日报;2011年
9 曹延东 宫莉燕;警惕以修改“差评”为饵的诈骗[N];人民公安报;2011年
10 贾丽英 吴小军;冒充军警人员犯罪为何易于得逞[N];人民政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波;罪过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吕泽华;DNA鉴定技术在刑事司法中的运用与规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峥;命案被害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黄薇;关于被害预防若干问题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郑希盈;“盲井”犯罪现象研究[D];烟台大学;2012年
4 潘锦霞;个体被害预防在治安中的理论与实践初探[D];兰州大学;2007年
5 贾琼;犯罪被害预防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黄玉良;从恢复性司法的视角看我国农村犯罪惩罚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王栋梁;系列杀人犯犯罪心理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姜之华;行为科学视角下的严重暴力犯罪探讨[D];吉林大学;2007年
9 马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侦查[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陈媛;辽宁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56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656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