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
本文选题:网络文化 切入点:网络生活 出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摘要】:网络生活正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温床与土壤。网络以其隐蔽性、开放性、自由性对现代青少年的文化模式、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产生强烈的负面效应。应当坚持“德法并举,技术为辅”的原则,构建“网络和谐社会”,为青少年打造“数字化乐园”与“信息化净土”。
[Abstract]:Internet life is becoming the hotbed and soil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With its concealment, openness and freedom, the network has a strong negative effect on the cultural model, moral concept and lifestyle of modern teenagers. The principle of "technology as auxiliary",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creation of "digital paradise" and "information pure land" for young people.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分类号】:C91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虞浔;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管见[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虞浔;《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的立法思路[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虞浔;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的理论探索[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艳萍,祝少春;因特网的负面影响与立法动态[J];法学;1999年12期
2 吴弘,沈恒亮;信息安全与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04期
3 许栩;黄色信息——殃及孩子的浊流[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2期
4 杨学武;扫除诱发青少年性犯罪的网上黄毒[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4期
5 张宇润;美国控制有害于未成年人的网上信息对我们的启示[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5期
6 赵丽梅;网络黄毒治理与未成年人保护[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6期
7 王剑;论网络道德教育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8 刘仁圣;网络传播的负面性及其应对策略[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马倩,裴旭;青少年网上交往特点及所存在问题的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0年03期
10 孙少晶;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J];青年研究;1999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瑞娟;;青少年犯罪的警示[J];源流;2005年04期
2 李霞;;论寓思想道德教育于网络文化之中[J];电视时代;2010年02期
3 黄桂清;;论网络在社会文化重塑中的作用[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4 ;红旗漫卷忆峥嵘 网络媒体齐行动——庆祝建党90周年贵州网络文化传播活动启动[J];当代贵州;2011年17期
5 刘亚飞;周琳;;对青少年犯罪与人格障碍之关联的探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8期
6 黄毓毅;;论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其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4期
7 邱珍珍;;青少年犯罪成因与对策研究——以湖北省某县青少年刑事检察工作为个案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梁雪漫;;浅析网络道德缺失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1年45期
9 袁梁;;我国家庭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研究[J];知识经济;2011年13期
10 张英萍;;我国青少年网吧沉迷与偏差行为的关系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武玉红;;网络社会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2 盖玉彪;习裕军;;论青少年犯罪中的网络因素[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
本文编号:1664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664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