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轨理论视角下的城市流动犯罪青少年调查
本文选题:越轨理论 切入点:城市外来青少年 出处:《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3期
【摘要】:由越轨理论出发,本文从城市外来犯罪青少年的社会目标期待,实现社会目标的制度化手段的断裂以及这种断裂与犯罪行为的关联程度等几个维度,描述并分析了城市外来犯罪青少年的社会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之间的断裂问题,同时因为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关联的存在,我们据此推论,制度化手段的断裂对他们走上犯罪道路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引导青少年追求健康合理、多元化的社会目标的同时,加快社会结构的调整,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目标实现手段,使城市外来青少年的社会目标与其实现社会目标的制度化手段得到平衡,这些对预防城市外来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nsgression, this paper looks forward to the social goals of the urban juvenile delinquents, the breakage of the institutionalized means to realize the social goals, and the degree of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reakage and the criminal behavior, and so on.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the breakage between the social goal and the institutionalized means of the urban foreign delinquents.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e infer that, The breakage of institutionalized means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path of crime. While guiding young people to pursue healthy and diversified social goals, we should speed up the adjustment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provide them with the means to achieve diversified goal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alance the social goals of urban foreign teenagers with the institutionalized means to achieve them. These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evention of urban juvenile delinquency.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分类号】:C91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潘泽泉;;社会网排斥与发展困境:基于流动农民工的经验研究——一项弱势群体能否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李群;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兼论师生交感互动教学模式及其构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高连克;论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吴宗宪;犯罪亚文化理论概述[J];比较法研究;1989年Z1期
8 冯周卓;后现代文化与管理变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盛冰;社会资本对当代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盛冰;社会资本、市场力量与学校变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郭敏;;土地——农村社会稳定的中心问题[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蒲琨;;城镇化进程中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唐国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学的视角[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4 胡丽娜;;产业更新与城市化的历史推进[A];地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许正中;刘尧;;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完成中国现代化的多元复合转型[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施钢;宋京晶;周蜜;;团体辅导在经济困难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宁兵;;试论媒介“社会资本经济”——一种解读媒介产业本质的经济社会学考量[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映松;社会财政理论与我国财政改革[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3 张大伟;私营企业主的成长历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别传武;信息资源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艳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竞技体育运行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7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8 林广;移民与纽约城市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柴华奇;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D];西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花云;家庭社会化功能的嬗变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胡吉红;当前我国农村的贫困与文化扶贫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田文生;报纸品牌建设[D];厦门大学;2001年
4 徐瑞;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唐仕春;北洋时期在京同乡会馆的请托与受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麦惠霞;朋辈影响青少年滥用软性药物的因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陈俊峰;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角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8 韩东丰;基于文化认知的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9 奂平清;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状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易向农;福建省专业性科技评估发展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郭星华,储卉娟;从乡村到都市:融入与隔离——关于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实证研究[J];江海学刊;2004年03期
2 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年04期
3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金小红;应辰;;“互构”型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与城市外来青少年犯罪[J];兰州学刊;2010年08期
2 任杨;;从社会学角度阐释对未成年犯实施社区矫正的意义[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1666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666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