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条件及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7 10:18

  本文选题:大学生 切入点:群体性事件 出处:《教育与职业》2011年36期


【摘要】: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需要具备结构性诱因、结构性紧张、一般性信念、触发因素、行动动员、社会控制的疏忽或失效六个条件,对此,我们需要建立畅通的利益诉求机制、敏锐的预警机制、有效的疏导机制和快速反应的控制机制来抑制这些条件的产生,从而有效预防和应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Abstract]:There need college group events have structural incentives, structural tension, general belief, trigger factors, mobilization of social control, negligence or failure of the six conditions, in this regard, we need to establish a clear interest demand mechanism,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of sharp, ease of rapid response mechanisms and control mechanisms to suppress these conditions effectively the produce, so as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respond to incid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沈阳化工大学社会科学系;
【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应对由网络舆情引发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10DZZ047)
【分类号】:D631.4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学君;大学生群体危机生成演化机理与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任国友;;我国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学君,李志祥,李彭城;学校危机管理预警与处置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田野;突发性公共危机及其战略管理[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何江;如何理解新时期高校的稳定问题[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4 郭正贤;高校危机管理的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杨超,李志强;基于主成分—神经网络相集成的多策略评价赋权方法[J];当代财经;2005年07期

6 徐小江;试析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原因和人员构成[J];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7 张翼鹏;安全控制论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一)[J];工业安全与环保;1998年01期

8 吴兴军;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特征与机制构建[J];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03期

9 武中哲;转型期的社会危机与政府能力建设[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10 牛文元;社会物理学与中国社会稳定预警系统[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小平;群体态度构成与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韦琦;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及其在危机分析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羽;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政治控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晓伟;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与危机管理[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俊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大学生运动[D];武汉大学;2004年

4 张祖明;论集会权[D];苏州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春义 ,周国梁;山东省公安机关集中开展处置群体性事件专题研讨培训[J];公安教育;2001年12期

2 林金荣;争取把更多的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天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3 廖海青;;如何面对“群体性事件”?[J];南风窗;2009年05期

4 燕继荣;;诊断群体性事件的三种理论依据[J];人民论坛;2009年22期

5 曹英;;群体性事件中信息处理的策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04期

6 张笑春;;重建信任: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所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4期

7 余泓波;;严防谣言在群体性事件中肆虐[J];中外企业文化;2010年12期

8 刘校均;崔昊;;湘潭中院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J];企业家天地;2004年12期

9 路璐;;简论群体性事件中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原则——以四川内江“特警抢尸”案为例[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10 马慧娟;佴澎;;处置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法律主体问题(下)[J];中国公证;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3 刘春春;;浅议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社会动因及处置对策——基于2008年13起群体性事件的分析[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4 王颖;;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基于沈阳市的分析[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东方;;国内社会群体性事件研究述评[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丽华;李倩;;群体性事件的多视角透视与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提升[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西省白河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阮家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构建平安和谐白河[N];西部法制报;2010年

2 吉林省公安厅厅长 陈占旭;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N];人民公安报;2001年

3 倪晓;山东连续三年实现五个下降[N];法制日报;2007年

4 信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 张传明;要把握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度[N];今日信息报;2007年

5 洪茂琼;清溪镇四项机制保平安[N];巢湖日报;2007年

6 志灵;没有矛盾化解机制,深究“鼓动者”何用[N];检察日报;2010年

7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延荣科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宋永健;当前楚雄州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N];云南经济日报;2004年

8 记者 李玉梅;切实保护群众利益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N];金昌日报;2006年

9 张美荣;切实防范群体事件 全力确保和谐稳定[N];宜春日报;2006年

10 曾丽霞 童杨 陈启芳;上青乡平安创建促平安[N];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徐小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炯;警务危机与媒体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马国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钟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骆毅;新世纪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吕嘉琳;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分析及路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云;突发群体性事件冲突源头阻断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马旭东;试论群体性事件不同阶段的危机传播策略[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李彤;我国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李永祥;庄河市群体性事件的化解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71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671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1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