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养制度再检讨
本文选题:劳动教养 切入点:缺陷 出处:《郑州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摘要】: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共分三部分,约3万字。 第一部分:目前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缺陷分析 本部分包括五点内容,分析了劳动教养制度的性质无法明确;适用对象和条件的界定标准缺乏明确性和可预测性;审批机关名存实亡;严厉程度与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不相适应:适用程序严重缺损。 第二部分:当前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方案及其反思 本部分包括三点内容,第一点分析了“存置论”的理由和四种代表性改革方案的基本内容:第二点分析了“废除论”的理由;第三点对“存置论”和“废除论”进行评价并表明自己赞同“废除论”的观点。 第三部分:劳动教养制度的解决方案 本部分是文章重点,将劳动教养四种适用对象进行分解。包括四点内容,即情节轻微不够刑事处分的犯罪行为人的处理;情节严重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处理;屡教不改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处理;被检察院决定不予起诉的行为人的处理。
[Abstract]: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about 30,000 words.Part one: analysis of defects in the current system of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This part includes five points, analyzes the nature of the system of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can not be clear, the definition of applicable objects and conditions of the lack of clarity and predictability,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authorities exist in name;Severity does not correspond to the degree of social harm of behavior: serious defect of applicable procedure.The second part: the reform scheme of the current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system and its reflectionThis part includes three parts: the first point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theory of depository" and the basic contents of the four representative reform schemes: the second point analyzes the reason of "abrogation theory";The third point is to evaluate the existence theory and the abrogation theory and show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 abrogation theory.The third part: the solution of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systemThis part is the focus of the article, the four applicable objects of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are decomposed.It includes four points, that is, the treatment of the perpetrators whose circumstances are not enough for criminal punishment; the treatment of the perpetrators of serious violations of public security management; the treatment of the perpetrators who violate the administration of public security who do not change after repeated teaching;The handling of the perpetrator who the procuratorate has decided not to prosecute.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D92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发强;谈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J];法学杂志;1997年04期
2 薛晓蔚;我国劳动教养制度中两份文件法律形式的界定[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3 施文;对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探讨[J];海南人大;2002年11期
4 吴学安;劳教“变法”箭在弦上[J];人权;2005年04期
5 王秀兰,李倩;试论劳动教养制度的缺陷[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6 刘刚;周潇枭;;死在少管所的成年人[J];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10期
7 张英洪;劳教制度:是改还是废?[J];书屋;2004年03期
8 姜爱东;;关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司法;2009年08期
9 阎玉山;齐文涛;;劳教立法 势在必行[J];法学杂志;1988年03期
10 柯梅森;;试论劳动教养的性质及其司法意义[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尹永安;;论劳动教养制度的完善[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张霞;;保安处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改革进路[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刘涛;杨会新;;从社会外矫治到社会内矫治——劳动教养的完善与和谐社会建设[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4 贾洛川;;试论我国未成年劳教人员矫正制度的特色及发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刘春田;;当前劳教场所安全稳定的思考[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6 高步强;毕玉桓;;当前劳教机关执法面临的新情况[A];执法责任制度研究——“完善责任制,,确保司法、执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刘强;;论我国适当扩大犯罪圈的必要性及根据[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姚建龙;;禁毒法的颁行与劳教制度的命运——兼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归属[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光武;;以维权促稳定 破解“维稳怪圈”[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派北京记者 栾辉 刘杰;尽快废除劳动教养制度[N];各界导报;2011年
2 ;关于在广东省率先废除劳动教养制度的提案[N];南方周末;2003年
3 樊猛(山西);劳动教养制度亟需改革[N];人民代表报;2004年
4 刘仁文;劳动教养制度只能立足改革[N];检察日报;2005年
5 记者 赵彤;民盟甘肃省委建议制定劳动教养法[N];人民政协报;2008年
6 施文;对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探讨[N];人民代表报;2002年
7 朝阳;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N];人民日报;2000年
8 彭兴庭;“劳教制度” 改不如废[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记者 任丽梅;劳动教养制度亟待立法规范[N];中国改革报;2008年
10 记者 郭敏邋实习生 李慧;我市纪念劳教制度创立50周年[N];安阳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鹏飞;认识与反思:近三十年劳动教养制度研究史[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董振宇;中国保安措施要论[D];吉林大学;2006年
3 王维;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孟凡君;中国犯罪定量规定模式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10年
5 张建伟;刑事司法体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家利;劳动教养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2 张英杰;论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易汉纯;从法律视角看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陆明军;劳动教养制度及其立法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邢必达;劳动教养制度相关问题的法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常虹;劳动教养制度及其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姜俊山;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研究兼论劳动教养的出路[D];延边大学;2003年
8 江崇德;劳动教养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陈景云;论劳动教养制度改革[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叶旺春;劳动教养制度的权力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02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702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