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初犯预测研究——对浙江省少年初犯可能性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少年初犯 + 预测因子 ; 参考:《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06期
【摘要】:在以往犯罪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采用分层和判断抽样的方法 ,对浙江省五百名在押少年犯和浙江省五百名在校中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分两步展开 ,一是采用自制问卷就社会因素与少年初犯之关系进行调查 ,二是采用现成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表就心理因素与少年初犯之关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在社会因素方面 ,家庭环境诸因素中有十四项、学校纪录有六项、早年行为模式有十八项、社会交往有四项因子与少年初犯存在关联。在心理因素方面 ,从包含十五个维度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表中检选出病态人格这一项因子。在此基础上 ,采用非加权计算点数的方法制作少年初犯可能预测量表。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of criminologists, 500 juvenile offenders and 50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Zhejiang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stratification and judgment sampling.The content of the investigation is divided into two steps: one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factors and juvenile first offenders by self-made questionnaire, the oth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juvenile first offenders by using the existing 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Test.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social factors, there are 14 factors in family environment, 6 items in school records, 18 items in early behavior patterns, and 4 factors in social interac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juvenile first offenders.In terms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a factor of morbid personality was selected from the 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Test (MMPT) with 15 dimensions.On this basis, the non-weighted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number of possible juvenile delinquency prediction scale.
【作者单位】: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基金】:浙江省社科联 2 0 0 3年度重点课题
【分类号】:D9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长生;罗开卷;;犯罪预防、预防犯罪中犯罪人格考量论[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2 张明楷;刑法学者如何为削减死刑作贡献[J];当代法学;2005年01期
3 林俊辉;;中国贿赂犯罪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同步与差距[J];福建法学;2005年01期
4 刘方权;刑事被害人赔偿之价值分析——《刑法》第三十六条的展开[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5 靳高风;黑社会性质犯罪防治对策研究[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5年01期
6 林俊辉;中国贿赂犯罪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之比较[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5年04期
7 马静华;罗宁;;西方刑事和解制度考略[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6年01期
8 王健;;威慑理念下的反垄断法刑事制裁制度——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修改稿)》的相关规定[J];法商研究;2006年01期
9 韩轶;;我国累犯制度立法之完善[J];法商研究;2006年03期
10 张旭;单勇;;论刑事政策学与犯罪学的学科价值及其连接点[J];法商研究;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张长红;刑事责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张明;量刑基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于国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黄华生;论刑罚轻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侯宏林;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许秀中;刑事政策系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卢勤忠;中国金融刑法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金星;论诱惑侦查[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高峰;亲告罪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2 金新钢;从法治的视角论刑事警察权的完善[D];延边大学;2003年
3 叶希善;保安处分的机能演化及体制整合[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罗海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周娜;论罚金刑[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黄征;论减刑制度[D];湘潭大学;2003年
7 尹萍;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盗窃罪的认定与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李中华;刑法结构的刑事政策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赵东;社区矫正的属性与价值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白承君;论刑法的谦抑主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旭;胡泽卿;;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共病[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伊翠莹;警察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38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738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