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

发布时间:2018-06-06 15:35

  本文选题:帮会 + 帮会文化 ; 参考:《法学论坛》2004年05期


【摘要】:帮会文化是反映帮会生存方式、活动方式、行为准则、伦理关系、帮内规矩、价值观念的文化。它与有组织犯罪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在有组织犯罪形成发展中起着精神动力的作用。就其实质而言 ,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完全是一种现代化了的帮会 ,是帮会文化哺育出来的一个毒瘤。因此 ,彻底批判帮会文化 ,肃清其流毒 ,并切实加强先进文化建设 ,是扼制有组织犯罪的根本之策
[Abstract]:Gang culture is a culture that reflects the way of existence, activity, code of conduct, ethical relations, inner rules and values. It is inextricably related to organized crime and plays a spiritual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rganized crime. As far as its essence is concerned, the triad criminal organization is a modern society and a cancer nurtured by the society culture. Therefore, thoroughly criticizing the gang culture, eliminating its pois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dvanced culture are the fundamental measures to curb organized crime.
【作者单位】: 山东警察学院
【分类号】:D9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池子华;流民与近代盗匪世界[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2 赵微,刘彦辉;质疑以“黑社会性质”框定刑法294条的集团犯罪[J];北方论丛;2002年06期

3 张力为;个案研究可以做成体育科学的博士论文吗?[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4 邵维国;中西方社会罚金刑起源比较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张小虎;犯罪蕴意之透析[J];东南学术;2001年06期

6 李锡海;社会转型与黑社会性质犯罪[J];东岳论丛;2002年02期

7 王燕飞;建国初期有组织犯罪形态及特征[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8 颜小冬;当前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9 黄燕;论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法律性质及特征[J];法律适用;2002年11期

10 莫洪宪,王明星;我国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控制及立法完善[J];法商研究;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康惠生;孙锦峰;孙亮;;高校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的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敖文蔚;;民国时期土匪成因与治理[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3 马烈;;30年代大城市土匪问题初探[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家栋;恐怖主义:后现代视角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杨正鸣;民国时期恐怖活动与反恐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沈仲平;香港三合会的源流、演变及刑事政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方旭红;集聚·分化·整合:1927-1937年苏州城市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黄嵩;贷款诈骗罪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王俊平;犯罪集团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7 单勇;犯罪的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李祖祥;控制与教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姜立强;北村社会制度[D];上海大学;2007年

10 艾晶;清末民初女性犯罪研究(1901-1919年)[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鸣;我国经济犯罪及侦查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戴新时;有组织犯罪刑事立法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3 李伟;有组织犯罪论[D];郑州大学;2001年

4 曾峗;乡村社会有组织犯罪及其成因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5 吴满峰;当代女性犯罪的社会学思考[D];福州大学;2003年

6 孙云;春秋战国至秦汉间任侠风气的文化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欧七斤;匪首刘桂堂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付宝玉;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9 刘彦东;遏制当前我国突出刑事犯罪的管理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10 苏永生;论刑法的生命力[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锡海;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J];法学论坛;2004年05期

2 邸瑛琪;有组织犯罪的社会成因及其抗制[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3 宋伟,李鹏展;试论有组织犯罪的社会原因及防控对策[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4 陆才俊 ,罗志平;论有组织犯罪的类型及原因[J];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5 黄立;中外有组织犯罪特征之比较研究[J];公安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郭小菊;谈有组织犯罪的现状[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7 史英英,董长印;论当前有组织犯罪的趋势及危害[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9年04期

8 黄立;有组织犯罪基本特征探讨[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9 康均心,邹晓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有组织犯罪预防[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10 里切特·摩尔 ,马忠红;二十一世纪有组织犯罪预测[J];公安研究;199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毅;;有组织犯罪及其对策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2 王宏玉;;我国有组织犯罪状况与预测[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3 赵可;;我国有组织犯罪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4 王顺安;;有组织犯罪形成的微观因素分析[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5 王顺安;;有组织犯罪形成的微观因素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董新臣;;浅探有组织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7 张远煌;姚兵;;社会流动视野中有组织犯罪发展趋势探讨[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8 董新臣;;浅析有组织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对策[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9 张远煌;姚兵;;社会流动视野中有组织犯罪发展趋势探讨[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万毅;;有组织犯罪及其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晋公宣;晋城打掉三个有组织犯罪团伙[N];人民公安报;2009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李晶晶 本报记者 刘金林;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N];检察日报;2009年

3 记者 关清 通讯员 颜颖;国际刑警组织第十次亚太地区打击有组织犯罪专家组会议召开[N];人民公安报;2011年

4 李光明;25名打黑先锋破案680余起[N];法制日报;2007年

5 黄少泽;对有组织犯罪问题及警务合作的对策探讨[N];人民公安报;2006年

6 本报驻首尔记者  刘复晨;有组织犯罪渐成韩国社会毒瘤[N];法制日报;2006年

7 寿蓓蓓;“打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N];南方周末;2004年

8 李博夫;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N];北方法制报;2008年

9 周立权;吉林专建侦查队,黑恶势力见“光”死[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岳波 鲜小荣;重拳出击 以打开路[N];绵阳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许皆清;台湾地区有组织犯罪与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罗高鹏;中国东北三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泳;转型期中国大陆有组织犯罪的现状分析及惩治对策[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李静怡;中国帮会文化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李伟;有组织犯罪论[D];郑州大学;2001年

4 彭峥嵘;有组织犯罪与黑市之关联初探[D];湘潭大学;2002年

5 陆梅英;我国有组织犯罪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6 张丁;中国有组织犯罪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赵东巍;有组织犯罪的企业模式分析与法律防控[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昊岚;我国农村有组织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9 赵昆荣;论有组织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董树海;《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与我国有组织犯罪刑事立法之完善[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87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987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0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