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被害因素
本文选题:犯罪被害因素 + 被害要因 ; 参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摘要】:犯罪被害因素是指诱发或强化犯罪行为发生的被害人的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以及被害条件的统一体。犯罪被害因素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被害人的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 ,统称为被害要因。其中被害人的自身因素体现为与犯罪发生相关的被害人的人口统计学因素、人格特征、生活方式 ;被害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被害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能对其被害产生促进作用的各种消极因素。二是被害条件 ,指有利于犯罪发生的特定时空环境。被害条件的预防 ,不仅需要我们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加强治安防范 ,而且要宣传教育社会公众 ,尤其是提高易被害群体的被害防范意识。
[Abstract]:The crime victimization factor refers to the unity of the victim's own factor, social factor and the victim's condition. The crime victimization factor consists of two parts: one is the victim's own factor and the social factor, which is called the victim's main cause. Among them, the victim's own factors are the demographics factor,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 and life style of the victim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crime. The social factors of the victims mainly includ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victims and the negative factors which can promote the victims. The second is the condition of being killed, which refers to the specific spatio-temporal environment that is conducive to the occurrence of the crime. The prevention of the condition of victimization not only requires us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 security under the specific spatio-temporal environment, but also to propagate and educate the public, especially to raise the awareness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分类号】:D9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泳;;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价值及建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白建军;;从犯罪互动看刑罚立场[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3 魏在军;王薇;;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论纲[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李慧英,孙桂丽;谈刑法对被害人的保护[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杨晓玲;杨晓燕;;刑事被害国家补偿再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刘洁辉;对被害人获得刑事损害赔偿权利的思考[J];长白学刊;2002年03期
7 王斐弘;;刑诉的时空支点:权利平衡论——被害人权利保障新论[J];长白学刊;2006年04期
8 姚瑞苗;赵崇阳;;小议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被害人的地位及诉讼制度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1期
9 尹璐;赵宁;;论恢复性司法视野下正义之实现[J];沧桑;2006年04期
10 杨弘磊;;浅析被害者消极因素在被害情境中的作用[J];研究生法学;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文红;王振峰;;论犯罪暗数与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2 叶慧娟;刘守芬;;青少年网络被害问题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李艳霞;;倡导恢复性司法 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4 叶慧娟;刘守芬;;青少年网络被害问题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5 孙晶;;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彭俊;;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董士昙;;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及其建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林维;汪承昊;;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刑事政策蕴含[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方明;李戬;;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理论分析及制度构建——以刑事诉讼过程中的检察环节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冯卫国;刘莉花;;对我国构建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若干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孙文红;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司法理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苗京平;刑事司法国际合作原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高维俭;刑事三元结构论[D];北京大学;2004年
7 王利荣;论量刑的合理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谢协昌;犯罪被害人保护体系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刘蕾;刑事诉讼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卢希起;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巍;我国刑事被害人保护救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樊耘昀;未成年人被害类型与保护性对策刍议[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胡s,
本文编号:2004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004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