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群体性突发事件初期处置行动逻辑和逻辑预设重构

发布时间:2018-06-23 00:07

  本文选题:群体性突发事件 + 初期处置 ; 参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摘要】:目前群体性突发事件初期处置的行为逻辑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基本的理论预设由于其信息传播、决策等方面特定的取向而难以在经济发展、合法性、公民权利、社会秩序等重大价值间保持平衡,而且对于相关信息的控制也难以有效地在全社会范围内整合资源,使处置工作失去透明度,损害其合法性和正当性,为谣言的产生提供了空间;第二,公安机关对当事人处理方式的不透明和不公正,导致无法有效地处理和平衡常态日常执法工作和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之间的关系。重建群体性突发事件初期处置的行动逻辑思路:运用分权式的扁平化应急管理模式,寻求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与常态管理的平衡;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初期处置中充分尊重群众意见,慎用警察权力并且认识到此类事件发生的非偶然性;谋求社会各种价值之间的平衡,以保证初期处置活动的公正、公平。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two problems in the behavioral logic of the initial disposition of mass emergencies: first, the basic theoretical presupposition is difficult to develop in economy, legitimacy, and civil rights because of its specific orientation i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There is a balance between such important values as social order, and the control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is difficult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resources throughout society, resulting in the loss of transparency in the handling of the work, and undermining its legitimacy and legitimacy. It provides the space for the emergence of rumors. Secondly, the opaque and unfair way that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deal with the parties leads to the inability to effectively handle and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rmal daily law enforcement work and the disposal of mass emergencies. The logical thinking of reconstructing the initial disposal of group emergencies: using the decentralized flat emergency management mode to seek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disposal of group emergencies and the normal management; We should fully respect the opinions of the masses in the initial disposal of mass emergencies, use police power prudently and realize the non-accidental occurrence of such incidents, and seek a balance among various social value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justice and fairness of the initial handling activities.
【作者单位】: 广东警官学院
【分类号】:D63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强;公共危机应急反应管理体系:反思与重建[J];江海学刊;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景惠;;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J];当代经济;2009年01期

2 顾林生;杨化;刘静坤;;国外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比较与借鉴[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卷);2005年01期

3 刘雨辰;武红霞;;我国减灾救灾治理的社会参与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1年01期

4 黄顺康;印度洋“12·26”地震海啸灾难及其启示[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5 李雄卫;张伟峰;;构建校园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思考[J];高教与经济;2010年04期

6 谭钰怡;;趋常态与善治——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危机管理[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张成;;涉及民族因素的突发群体性事件处置行动逻辑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8 黄石;;警察临战模式的反思与重建[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李国军;;公共危机管理视角下的应急警务[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侯保龙;陈炳;;治理理论视角下公共危机治理中公民角色定位[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侯保龙;公民参与重大自然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王合兴;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昊;城市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应急管理问题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秦浩;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鹏;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构建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沈梦苒;铁路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徐娟;西部地区中小城市群体性事件处置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马融;地方政府行为与社会冲突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习强;应急制度常态化:风险社会下的制度变迁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丽莉;公共卫生安全中的政府责任[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张静敏;网络环境下政府危机公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才君;政府责任强化路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成;;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及主导观念的探讨[J];辽宁警专学报;2006年01期

2 张成;;群体性突发事件初期处置行动逻辑和逻辑预设重构[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王露;;群体性突发事件与社会政治稳定[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8期

4 李丽坤;宇文宏;张凤巧;;妥善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 构建和谐社会[J];经营管理者;2010年22期

5 姚兵;秦建中;;学生突发事件的预测及其疏导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1989年Z1期

6 ;新书架[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06期

7 刘晓龙;李玉海;;处突维稳的一支重要力量——山西省吕梁军分区加强民兵应急分队建设调查[J];华北民兵;2005年06期

8 于建嵘;;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与防治[J];中国乡村发现;2007年01期

9 魏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保证[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19期

10 韦庆辛;;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及预防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太福;;浅谈新形势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因及处置措施[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麟峰;;行政行为视角下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分析[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3 尚保华;孙锴;;论检察机关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依法妥善处理[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朱磊;张利先;;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理探究[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云;;群体性突发事件县级政府应对模式与问题初探[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6 刘国普;;话语权保障: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层政府治理新思维探析[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7 王培根;;试论国有企业职工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预防及处置[A];湖北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科研成果汇编(1999-2000)[C];2001年

8 刘晓红;;论公众集体节能的行动逻辑[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9 段尔煜;陈旭东;;边疆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梦丽;;群体突发事件的初期阻断的机制研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程霞 扶建邦;我市开展处置大规模群体性突发事件演练[N];北海日报;2009年

2 长子县委书记 张圣;浅谈如何有效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N];长治日报;2009年

3 桂阳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彭新云;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思考[N];郴州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鞠贵芹;切实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能力[N];台州日报;2010年

5 何包钢;协商民主在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N];学习时报;2010年

6 记者 李冰 通讯员 白振海 田虎伟;五台县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经验受关注[N];发展导报;2010年

7 霍良臣 中国石化山西吕梁石油分公司政工办主任;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探索[N];科学导报;2011年

8 河北大学2006级MPA研究生 牛雪;浅析工业型城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N];消费日报;2009年

9 沈阳市政府督查室 孙振山 徐东风;加强协调,科学疏导促和谐[N];中国建设报;2010年

10 王忠国 市委党校副教授;政府服务与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策略[N];铁岭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海英;学校组织的行动逻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包艳;行动与制度实践[D];上海大学;2008年

3 李自军;资源型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罗成琳;突发群体事件演化及其应对预案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郭纯平;新世纪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野;地方政府应对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海明;新时期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付华;当前中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防范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艳芝;群体性突发事件与信息传播[D];湘潭大学;2010年

5 曹荣强;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胜昊;城郊土地开发中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7 邓灿;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法律问题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8 高原;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卜永安;地方政府有效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能力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殿;当前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危机治理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54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054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4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