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黑社会性质犯罪及其侦查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4 21:38

  本文选题:黑社会性质组织 + 黑社会性质犯罪 ; 参考:《四川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摘要】:我国大陆地区在经历25年(1953~1978)的历史空白之后,具有大陆地区特色的黑社会性质犯罪死灰复燃。一方面,境内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孳生;另一方面,境外黑社会的渗透,这两股黑社会势力在大陆地区以其特有的有组织暴力的超犯罪能量严重破坏了一地区或行业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动摇了社会群体对国家的信任,给公众心理上造成一种邪恶当道,正义不存的错觉。因此,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成为我国刑侦的重要迫切的任务之一。为了更有效地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本文将深入探讨黑社会性质基本理论以及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的侦查对策,以期对刑侦工作有所启发。 本文共分三部分,约35,000字。 第一部分:概述。本部分从不同侧面探讨了两组概念:黑社会性质组织和黑社会性质犯罪。并且进一步区分了两组概念:黑社会性质组织和黑社会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与犯罪集团、犯罪团伙。 第二部分:介绍当代中国(大陆地区)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基本特点。本部分着重从我国大陆地区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手段的残暴性,组织形式的落后性,成员结构的边沿性,组织活动的地域性,境外黑社会的渗透性,保护伞的地域性六个方面介绍我国大陆地区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特点。 第三部分: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侦查对策。本部分着重从五个方面探讨反黑对策,,即反黑领导机制的建立,反黑专业小组的建立,反黑证据收集,秘密侦查手段的合理运用以及反黑国际合作。
[Abstract]:After 25 years (19531978) of historical blank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the underworld crim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land has come back to life. On the one hand, the growth of triad crimes in the territory;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filtration of underworld societies abroad, These two underworld forces in the mainland have seriously damage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order of a region or an industry and shaken the trust of social groups in the state with their unique energy of super criminal organized violence. To the public psychologically create an evil situation, justice does not exist in the illusion. Therefore, cracking down on underworld crim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and urgent tasks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in China. In order to crack down on the crime of underworld character more effectively, this article will deeply discuss the basic theory of underworld nature and the investigation countermeasure of cracking down on underworld crime, in order to enlighten the work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about 35000 words. Part I: Overview. This part discusses two groups of concept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underworld organization and underworld crime. And further distinguish two groups of concepts: underworld organization and underworld organization, underworld organization and criminal group, criminal gang.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derworld crime in contemporary China (mainland China). This part focuses on the cruelty of the means, the backwardness of the organizational form, the edge of the membership structure, the regional nature of the organization activities, and the penetration of the overseas underworld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The regional nature of umbrella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world crime in mainland China. The third part: our country underworld nature crime investigation countermeasure. This part focuses on five aspects of anti-triad countermeasures, namely, the establishment of anti-triad leadership mechanism, the establishment of anti-triad professional group, anti-criminal evidence collection, the rational use of secret investigative techniques and anti-crimin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917;D9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芹;;论远程操控诈骗犯罪的侦查对策[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王洪;;论飞车抢夺案件的系统侦查方法[J];湘潮(下半月);2011年05期

3 宋立国;;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对策[J];辽宁警专学报;2011年05期

4 张颖;高海平;;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经济行为特征分析[J];学理论;2011年18期

5 邱比力;赵泽洪;;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重庆“后打黑时期”黑恶组织现状分析及其长效治理[J];犯罪研究;2011年03期

6 温海军;;信用卡套现犯罪案件侦防对策研究[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7 王文华;;群体性暴力事件与仇恨犯罪: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回应[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大华;王志华;;当前中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社会心理成因及对策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2 赵义;;简析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及其预防[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3 罗大华;王志华;;当前中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社会心理成因及对策思考[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4 姜雪野;;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面临取证困难的探讨[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彭彦杰;;带有黑社会性质罪犯的改造特点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6 朱沅沅;;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 全面防控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7 尹继红;;浅谈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成因和防治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董新臣;;浅探有组织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9 朱艳菊;;浅谈黑恶势力犯罪的原因、特征以及防治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岳平;;犯罪学层面上的反思——黑社会犯罪[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沛;遏制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对策[N];江苏法制报;2009年

2 中国刑警学院副教授 赵颖;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呈现四大趋势[N];人民公安报;2010年

3 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人民检察院 辛晓毅 姚毅飞;浅议拒供案件的侦查对策[N];中华新闻报;2009年

4 记者 李四清;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广州批捕400余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5 王 珏;惩治腐败与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张杰;黑社会性质犯罪宜设财产刑[N];检察日报;2003年

7 丁智良;看黑社会性质犯罪与腐败怎样“联姻”[N];检察日报;2002年

8 房栋;严惩黑社会性质犯罪有待完善立法[N];检察日报;2001年

9 路法;采用暴力手段垄断客货运市场[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覃群生 覃黄毅 象州县人民检察院;突破犯罪嫌疑人拒供心理的侦查对策[N];法治快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熳;俄罗斯有组织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丽;黑社会性质犯罪及其侦查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刘洪峰;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现状、认定及量刑[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宇琦;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邵英男;试论黑社会性质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孔瑶瑶;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及防范[D];山东大学;2011年

6 付昊;黑龙江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调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何浪飞;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赵妍;论骗取出口退税罪的司法认定与侦查对策[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李多;有组织犯罪及其在我国的预防与惩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康莉;论网络与青少年犯罪及侦防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63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063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9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