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机制研究——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24 23:20

  本文选题:网络群体性事件 + 形成 ; 参考:《青年探索》2013年05期


【摘要】:以陕西省"微笑局长"事件为例,根据价值累加的理论,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研究一个典型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该过程分为:网络边缘信息、网络主要信息、网络信息互动、网络群体性事件四个阶段。以社会背景、社会心理、共同情绪表达、主次生事件、网络动员与行动和网络管理六个要素,对案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归纳网络群体事件形成的一般机制。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accumulation of valu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cess of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 typical group event in Shaanxi Provinc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e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network edge information, network main information, network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and network group events. Based on social background, social psychology, expression of common emot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vents, network mobilization and action, and network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evant data of the case to sum up the general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network group events.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基金】:陆士桢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1ASH00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3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晓斌;赵超;;文本挖掘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2009年01期

2 叶雪美;李杰;;网络“人肉搜索”的道德透析[J];青年探索;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洁;;文本挖掘:获取科学信息的新方式[J];福建电脑;2010年04期

2 韩洁;;Web文本挖掘技术在信息生产领域的应用研究[J];硅谷;2010年08期

3 孙佰清;董靖巍;;重大公共危机网络舆情扩散监测和规律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陈福集;李林斌;;G(Galam)模型在网络舆情演化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2011年12期

5 陈京民;张振;;一种基于XQuery的网络舆情关联规则挖掘系统[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年17期

6 潘崇霞;;网络舆情演化的阶段分析[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年10期

7 王逸飞;魏建良;;基于社会化标注的网络舆情参与者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01期

8 柳虹;徐金华;;网络舆情热点发现研究[J];科技通报;2011年03期

9 洪丽;;创新增值性文献信息产品课堂教学方式的应用与探索——文献检索课教学手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3期

10 魏宇良;;企业竞争情报关键技术与系统[J];科技信息;2009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潘崇霞;;网络舆情演化的阶段分析[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马荔;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王慧军;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及其导向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4 常锐;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钢;信访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梁越岭;互联网舆情信息挖掘与群体行为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海林;网络舆情热点信息发现及其倾向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罗亚平;面向网络舆情的中文评论文本情感倾向分析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冯世强;负面网络舆情及其治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鲁林;“人肉搜索”的伦理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希瑞;基于文本挖掘的企业危机预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石卉;基于网络内容分析法的舆情信息研究及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华;面向应急决策的Web数据挖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梁雷;基于网络评论的客户观点挖掘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徐晓日;;网络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理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王卫平 ,郭长旺;文本挖掘在科技情报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产业;2004年12期

3 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J];理论界;2007年01期

4 鹿小明;文本挖掘及其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J];情报资料工作;2004年06期

5 朱丽红,赵燕平;Web挖掘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4年07期

6 刘毅;;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毕宏音;;网络舆情形成与变动中的群体影响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郑双怡;文本挖掘及其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加庆;略论影响犯罪嫌疑人供述动机形成的因素[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宋小明;群体犯罪心理研究[J];政法学刊;1999年04期

3 陈志新,魏俐;犯罪行为过程与侦查措施手段[J];辽宁警专学报;2003年03期

4 杨威,胡敬阳;罪犯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辽宁警专学报;2003年01期

5 奚居仁;犯罪黑数的形成原因[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刘海萍;;试论我国警察体育的形成及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1期

7 郑卫民;;我国警察体育的形成及特点[J];内江科技;2011年05期

8 郎文君;;论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9 张峰;;略论我国警务战略思想的形成[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李连忠;;民警实战中存在的安全意识问题与对策[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宇;金牌闪耀 过程精彩[N];四川日报;2007年

2 中国海监总队 侯登华 宋 霞;认定案件事实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中国海洋报;2005年

3 王富智 作者系安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浅谈队伍应着力提高的六种能力[N];江淮时报;2005年

4 记者 陈娟;公安机关试点应用数字审讯[N];人民日报;2005年

5 韩洁;户籍制度改革需渐进[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倪超英;南晓消防:让过程来保证质量[N];建筑时报;2008年

7 张贵峰;院士被抢案背后的法律尴尬[N];中国保险报;2006年

8 本报评论员;关键在于落实[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9 记者  金鑫;依法拆迁顺民意 合力攻坚图发展[N];哈尔滨日报;2006年

10 张永臣;海关也有了“110”[N];经济参考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虎桓;侦查思维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2 张丁;中国有组织犯罪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63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063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1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