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欲望与有限满足——关于犯罪原因的哲学分析
本文选题:欲望 + 犯罪原因 ; 参考:《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摘要】:人的欲望是犯罪原因的逻辑起点 ,从欲望到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的形成 ,再到犯罪行为的实施 ,有一个逻辑发展过程。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欲望的条件是有限的。欲望的无限性与满足欲望的条件的有限性存在着永恒的矛盾 ,这一矛盾是犯罪产生的根本原因。基于此 ,笔者提倡以欲望为视角的刑事政策理念。
[Abstract]:Human desire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reason of crime. There is a log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the desire to the motive of crime the formation of criminal purpos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riminal behavior. Man's desires are infinite, and the conditions for satisfying them are limited. There is an etern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finity of desire and the finiteness of conditions to satisfy it, which is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crime.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advocates the concept of criminal policy from the angle of desire.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姚建宗;法治与良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夏恿;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婉冰;;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法治建设[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贾剑虹;法治与法治的中国特色之思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胡小红;论私法的强行性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李钟书,翁里;论城市拆迁中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博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孙洪坤;;人权保障与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以刑事司法国际准则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刘大元;挪用公款罪共犯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郭超;;关于结果犯未遂形态的几个问题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刘曼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法制建设与发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唐世月,贺志军;中、德污染环境犯罪的若干问题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跃军;;民主与法治的异化:“人肉搜索”的现实映像[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楼建波;;中国公司法第五条第一款的文义解释[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周友苏;张虹;;反思与超越:公司社会责任诠释[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杨文东;;解读法治社会中的图书馆法与立法[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华;;生态文明背景下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构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冷罗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理性思考[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泉生;郑艺群;;论科学发展观与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党惠娟;;试论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及刑法规范的相关完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徐伟敏;;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邓晓宇;周孜予;;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环境标准体系[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李年君;肖家河水电站CDM开发与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黄娟;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法理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9 李文伟;法人刑事责任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琳;我国兽药市场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程红丹;国际环境法中的差别待遇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同祯;量能课税原则法律地位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小娟;企业环境责任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宋旭恒;环境权主体理论的理性思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玉英;商业广告虚假荐证的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彭慧玲;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佩铭;;如何防止下属欲望低俗化[J];领导科学;2011年15期
2 周晓佳;;法的本质浅谈——从人性本初出发[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3 林艺;;面临无性之爱,要性福还是要忠诚?[J];黄金时代;2008年07期
4 阳向艳;;做人不妨多向后看[J];健康生活;2011年08期
5 张欢;;欲望都市的乡愁[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31期
6 行峰;;把欲望暂时挂起来也是一种爱[J];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11年06期
7 佚名;;闲话“忽悠”[J];心理与健康;2011年05期
8 张力;;由周村古商城景区的牌匾想到的[J];山东人大工作;2011年05期
9 苏芩;;什么是婚姻之痒[J];家庭之友(爱侣);2011年04期
10 ;烦恼这样靠近你[J];恋爱婚姻家庭(青春);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宏;;邂逅的可能与欲望的谎言——对《致命邂逅》的一种解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2 易建芳;;欲望中的艺术[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未民;;新世纪以来的文学进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6)[C];2010年
4 孙建敏;;家属的关爱、患者的治愈欲望与老年脑卒中的关系[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5 麦卫清;;谈学生的创造心理因素——兴趣、欲望、信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于珊;;《天一言》中“天一”的“俄狄浦斯情结”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卫红;;刑事政策概念误区种种及矫正[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8 戚海峰;;中国消费者独特消费品偏好形成机制分析:基于控制欲望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刘莉芬;羊忠民;;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徐维忠;;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统一适用存在问题的思考[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照宏;爱的欲望与生俱来[N];中国妇女报;2005年
2 雪涅;飞翔的欲望之旅[N];文学报;2005年
3 浙商证券 陈泳潮;三爱富(600636)技术超跌 反弹欲望较强[N];中国证券报;2009年
4 黄建生;欲望纠结下的扭曲人生[N];河北日报;2009年
5 封寿炎;辩证看待自身欲望[N];解放日报;2009年
6 杨建玫;关于欲望与控制的黑色童话[N];文艺报;2010年
7 鲍尔吉·原野;欲望的队伍[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李光宇;欲望永不眠[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侯红武;欲望无极限 人生多痛苦[N];山西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崔鹏;焦虑,来自欲望还是压力?[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冬;W.S.默温诗之欲望与无限性[D];南京大学;2011年
2 周勇;知识、教化与欲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宏图;都市叙事中的欲望与意识形态[D];复旦大学;2003年
4 贾福生;流动中的生命[D];河南大学;2005年
5 冒建华;从城市欲望到精神救赎—当代城市小说欲望与审美关系之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陈文育;图像时代的美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莫雷;穿越意识形态的幻象[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元鹤;刑事政策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朱国昌;晚清狭邪小说与都市叙述[D];上海大学;2007年
10 张川平;主体建构与困境救赎——王小波及其文学世界[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麦振中;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韦红妮;论鬼子的小说[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彭海燕;拉康欲望理论视域中的《情人》解读[D];南昌大学;2010年
4 韦红妮;论鬼子的小说[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季伟;革命认同叙事下的欲望言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宁;魅影“南方”[D];河南大学;2005年
7 何永棠;论《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心理塑造[D];暨南大学;2001年
8 刘立群;《荒原》中死亡与复活的主题[D];吉林大学;2004年
9 张颖;摩登上海的“光”与“色”[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邵文腾;《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自恋情结剖析[D];清华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09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109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