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有组织犯罪——全球关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8-07-10 03:44

  本文选题:有组织犯罪 + 黑社会组织犯罪 ; 参考:《法学论坛》2004年05期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有组织犯罪活动日益猖獗 ,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 ,不仅对什么是有组织犯罪及其范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而且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对有组织犯罪进行了大量的对策研究 ,特别是从国际合作层面上加强刑法的一体化 ,共同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就我国而言 ,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司法上尚存很大缺陷 ,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为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特请我国著名刑法学家、刑法学泰斗马克昌先生主持并组织了本组稿件
[Abstract]: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information, organized crime is increasingly rampant, and has become a global concern. Worldwide, there has been extensive discussion not only on what constitutes organized crime and its scope, but also on a large number of responses to organized crime from th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perspectives, Especially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criminal law from the level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jointly combating 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s far as our country is concerned, there are still great defects in legislation and judicature, which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depth discussion of this problem, we have invited our famous criminal jurist, Mr. Mark Chang of Criminal Law, to preside over and organize this group of manuscript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尼古拉斯.奎勒兹,周欣;有组织犯罪的国际状况[J];外国法译评;1997年04期

2 应培礼,吴军;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及特征探究[J];犯罪研究;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毅坚;;“共谋共同正犯”——一个多余的法范畴[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郭永亮;;浅议团伙犯罪的成因及前置性侦查对策[J];今传媒;2010年10期

3 张二军;;共同过失犯罪的成立范围与刑事责任探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任燕红,向晓春;浅谈中外有组织犯罪的几个问题[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5 林黄鹂;有组织犯罪之立法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6 李锡海;社会转型与黑社会性质犯罪[J];东岳论丛;2002年02期

7 廖北海;;间接正犯成立范围的扩张——以犯罪事实支配理论为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8 王燕飞;建国初期有组织犯罪形态及特征[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2年02期

9 周红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与对策——一种社会控制论视角的解读[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聂庆;;刑事审判中的因果关系论纲[J];法律适用;200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正鸣;民国时期恐怖活动与反恐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陈雄飞;从归责与负责论共犯责任[D];吉林大学;2005年

4 王充;犯罪论体系本质论纲[D];吉林大学;2005年

5 赵金成;洗钱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赵慧;刑法上的依赖原则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赵香如;间接实行犯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张平;中止犯论[D];武汉大学;2005年

9 黄嵩;贷款诈骗罪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王俊平;犯罪集团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康均心,刘爱军;经济全球化下有组织犯罪发展的新特点[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奇;陈亮;;涉黑案件中证人保护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中国刑事警察;2010年05期

2 吕福海;;黑手党:垃圾也不放过[J];中国企业家;2011年14期

3 和静钧;;腐败是如何摧垮克罗地亚的[J];先锋队;2011年14期

4 唐岚;;全球深陷“黑客潮”[J];世界知识;2011年17期

5 罗志军;;浅析“打黑”的国际协作[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6 栗小萌;;1990年以来我国犯罪率的现状、特点和原因分析[J];学理论;2011年20期

7 李汶奚;;治理涉黑组织的对策探讨[J];人民论坛;2011年17期

8 ;“3·10”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告破[J];中国防伪报道;2011年07期

9 米镝;;论德国的卧底侦查制度及其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刑事法前沿问题[J];法学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毅;;有组织犯罪及其对策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2 王宏玉;;我国有组织犯罪状况与预测[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3 赵可;;我国有组织犯罪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4 王顺安;;有组织犯罪形成的微观因素分析[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5 王顺安;;有组织犯罪形成的微观因素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董新臣;;浅探有组织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7 张远煌;姚兵;;社会流动视野中有组织犯罪发展趋势探讨[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8 董新臣;;浅析有组织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对策[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9 张远煌;姚兵;;社会流动视野中有组织犯罪发展趋势探讨[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万毅;;有组织犯罪及其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莫洪宪 张小宁;中日有组织犯罪现状、特征及对策比较[N];检察日报;2009年

2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莫洪宪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 马献钊;惩治有组织犯罪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N];检察日报;2009年

3 谢华;英国警方打击有组织犯罪不力的教训[N];人民公安报;2009年

4 内蒙古科技大学法学系副教授 郝振明;卢西安诺:美国“现代有组织犯罪之父”[N];包头日报;2011年

5 见习记者 林楠特;“打击有组织犯罪法律适用问题”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N];法制日报;2009年

6 记者 李松 黄洁 实习生 吴萌;重点打击黄赌毒背后有组织犯罪[N];法制日报;2010年

7 丛河;加拿大大力打击有组织犯罪活动[N];中国质量报;2000年

8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李贤华;全球动员 禁绝毒品[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记者 吴平;强调打击有组织犯罪[N];人民日报;2001年

10 邯东方;密切与内地合作打击有组织犯罪[N];法制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皆清;台湾地区有组织犯罪与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阮传胜;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林燕焱;财产刑适用的实证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王俊平;犯罪集团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5 曾文波;洗钱罪基础理论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沈仲平;香港三合会的源流、演变及刑事政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时映梅;俄罗斯“影子经济”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李汉中;恐怖主义定义及其相关概念之界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陈雷;反腐败国际公约视野下的我国刑法的现状与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10 黄俊平;普遍管辖原则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毓颂;有组织犯罪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李伟;有组织犯罪论[D];郑州大学;2001年

3 彭峥嵘;有组织犯罪与黑市之关联初探[D];湘潭大学;2002年

4 陆梅英;我国有组织犯罪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5 张丁;中国有组织犯罪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赵东巍;有组织犯罪的企业模式分析与法律防控[D];吉林大学;2011年

7 徐泳;转型期中国大陆有组织犯罪的现状分析及惩治对策[D];复旦大学;2011年

8 赵昆荣;论有组织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杨维根;有组织犯罪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周青;有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2111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111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9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