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正常人不同刺激野PRVEP及其法医学价值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1 18:06

  本文选题:视觉诱发电位 + 视野 ; 参考:《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摘要】:前言 视野即为观察者双眼固视时所可视的范围,是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视野的检查主要有手动视野计检测法、自动视野计检测法等,在临床上这类视野检查法已成为视野评定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它是一种心理物理检查法,需被试者的主观配合。因此,在临床法医学鉴定中,由于被鉴定人常常伪装或夸大视野缺损程度,使临床常规的视野检查法在法医学鉴定应用中受到限制。另外,对于智力障碍者和婴幼儿等被检者,在检查过程中由于他们不能很好的配合,使主观检查法难以完成。因此,如何客观的评定视野状态是临床及法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是通过对视网膜进行刺激,经过视路传送至枕叶视皮层所诱发的电活动,反映了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到视皮层的功能状态。其中以模式翻转诱发电位(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PRVEP)应用最为广泛。PRVEP主要由NPN三相复合波组成,一般按它们出现的顺序分别命名为N_1P_1N_2。而在全屏刺激野中按平均峰潜伏期分别命名为N75(Negative response 75)、P100(Positive response 100)和N145(Negative response 145)。PRVEP是临床和法医学鉴定中对视功能客观评定的重要方法。而应用PRVEP对视野的客观评定目前仅限于定性研究。因此,研究正常人不同刺激野诱发的PRVEP与不同视野和视网膜不同视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将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本研究应用PRVEP对30名(60眼)正常视功能的受试者分别进行全屏刺激野、中心刺激野及周边刺激野刺激,采用三通道记录电极分别置于O_z点、O_1点和O_2点进行记录,研究不同刺激野PRVEP各波潜伏期与波幅的正常值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视觉电反应在枕叶皮质的分布特点,旨在达到通过不同记录点记录不同刺激野诱发的PRVEP来客观评定视野缺损和视网膜不同视细胞功能的目的。
[Abstract]:Preface visual field is the visual range of binocular fixa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visual function. At present, the inspection of visual field mainly includes manual visual field meter, automatic visual field meter and so on. In clinic, this kind of visual field examination metho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visual field evaluation. But because it is a kind of psychophysical examination method, it needs the subjective cooperation of the subjects. Therefore, in the clinical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ventional visual field examination in forensic medicine is restricted because of the false or exaggerated degree of visual field defect. In addition, the subjective examination method is difficult to be completed because they can not cooperate well in the examination process for the mental retardation and infants and so on. Therefore, how to objectively assess the state of visual fiel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s in clinical and forensic medicin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VEP) is the electrical activity induced by the stimulation of retina to the occipital cortex, which reflects the functional state from retinal ganglion cells to visual cortex. Among them, 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PRVEP)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PRVEP is mainly composed of NPN three-phase composite waves. Generally, it is named N1P _ S _ 1N _ 2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order in which they appear. N75 (negative response 75) and N145 (negative response 145) .PRVEP are important methods for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visual function in the field of full-screen stim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average peak latencies, which are respectively named N75 (negative response 75) and N145 (negative response 145) .PRVEP in the field of full-screen stimulation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visual function in clinical and forensic medicine. The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visual field by PRVEP is limited to qualitative stud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forensic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VEP induced by different stimulation fields in normal subjects and the function of different visual fields and retinal visual cells. In this study, 30 subjects (60 eyes) with normal visual function were subjected to full screen stimulation field, central stimulus field and peripheral stimulation field respectively. The three channel recording electrodes were placed at Oz point, OSP 1 and O 2, respectively. To study the normal values of the latencies and amplitudes of PRVEP waves in different stimulus field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visual electrical responses in occipital cortex.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objectively evaluate visual field defect and retinal function of different visual cells by recording PRVEP induced by different stimulation fields at different recording point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军;胡莲娜;王宗烨;戴卓婕;高付林;闫洪欣;仇长宇;;视路肿瘤三维适形放疗后视觉诱发电位的改变[J];临床眼科杂志;2011年03期

2 朱潇颖;宫媛媛;解正高;赵永波;;F-VEP在监测EAE大鼠视神经病变中的作用[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0年04期

3 权弋;;三联疗法治疗婴幼儿视力障碍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1年08期

4 汤丽雅;刘银红;王湘;秦绍森;;多发性硬化的诱发电位特点[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1年03期

5 龙健中;李欣明;;偏头痛的诊治进展[J];华夏医学;2011年01期

6 忽俊;陆毫;赵婕;熊毅;;正常眼和不同眼病图像诱发电位的对比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1年09期

7 张展;范层层;任俊伟;陈娜;杨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28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1年18期

8 杜贯涛;吴慧英;;阿托伐他汀钙致精神异常1例[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年07期

9 李雪莹;郭建文;蔡业峰;;妊娠相关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1例[J];广东医学;2011年12期

10 赵云来;;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16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丽霞;杨佳;陈惠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觉诱发电位分析[A];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杨代秀;尹同进;严国民;叶巍岭;吉海燕;;视觉诱发电位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研究[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陈薇;陈璇;陈慎仁;吴静珊;罗毅平;刘兴材;;2型糖尿病患者的诱发电位的研究——二、2型糖尿病患者视觉诱发电位的改变[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张华忠;金启建;;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视觉诱发电位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何庆华;吴宝明;王禾;卓豫;;脑机接口视觉剌激方法实验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张军鹏;尧德中;崔园;;一种分析相关脑电活动的新方法[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郭冰冰;侯文生;阴正勤;郑小林;陈丽峰;刘娜;吴小鹰;彭承琳;;一种经硬脑膜的多通道视觉诱发电位实验测试系统的设计[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超军;岳文浩;卢宗玉;;酒精依赖者视觉诱发电位、SCL—90、修订H·R神经心理测验及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李静;胡学强;;多发性硬化的眼部表现[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赵敬国;庞淑娟;;8周网球运动前后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的比较[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趁热批发[N];科技日报;2005年

2 蒋月荣;北京首家神经系统分子疾病诊疗研究中心成立[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记者 熊琳;长期面对电脑当心患青光眼[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韩风;急性脊髓炎应做哪些检查[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菁菁;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早产儿视觉诱发电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何庆华;基于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3 熊凯;基于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的色觉缺陷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刘冰;天然药物A对弱视猫治疗效果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5 封利霞;儿童弱视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VEP)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的对比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6 吴芳;等亮度颜色视诱发电位反转曲线模型的建立及其在有色视功能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赵海霞;LASIK术中瞬时高眼压对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8 邱萍;次声对大鼠视网膜功能及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9 周鑫;成体神经再生及轴突病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双;视神经损伤后的视网膜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测和神经保护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宇飞;正常人不同刺激野PRVEP及其法医学价值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2 汤鹏;不同刺激野的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3 常小梅;饮料补充对间歇性运动后视觉诱发电位及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满晓飞;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 VEP)初步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3年

5 张静楷;视觉诱发电位在机械性眼外伤视功能评价中的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6 张志威;建立PRVEP P_(100)波辐、潜伏期与视敏度间的数学模型[D];四川大学;2004年

7 王立丽;视觉诱发电位检测仪的研制[D];天津大学;2006年

8 张春燕;基于大鼠闪光刺激视皮层诱发电位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杨明迪;舰船强磁场暴露对金黄地鼠视网膜内多巴胺含量及兔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10 张军鹏;相干脑电源成像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16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116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9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