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解读黑社会性质犯罪
[Abstract]:......
【作者单位】: 吉林省公安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亚波;黑社会犯罪的特征与发展趋势[J];人民检察;2002年01期
2 茯苓;我国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J];百科知识;2001年03期
3 ;新视野[J];领导科学;2002年05期
4 曲庆爱;浅析我国刑法对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的界定[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5 陈占旭;严打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解读黑社会性质犯罪[J];了望;2000年45期
6 闫芳;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原因分析[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7 王传;;现代黑社会犯罪组织[J];中国刑事警察;1995年02期
8 李婧;我国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特点与对策研究[J];当代法学;1999年06期
9 赵可;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七种形式[J];人民公安;2000年14期
10 柏启传;必须及时铲除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明华;仲跻生;;略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界定、成因探析及其控制方略[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黄芸;;海峡两岸黑社会犯罪组织之成因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倪晓峰;何文英;;带黑社会性质的卖淫活动特点及其对策的社会心理学思考[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王顺安;;有组织犯罪形成的微观因素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万毅;;有组织犯罪及其对策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6 王顺安;;有组织犯罪形成的微观因素分析[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7 刘文成;周路;;试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与治理[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宏玉;;我国有组织犯罪状况与预测[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9 杜立;;少年帮会与黑社会[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10 刘文成;周路;;试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与治理[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江山;“打黑除恶”得民心[N];人民日报;2002年
2 黄太云;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立法解释的解读(上)[N];人民法院报;2006年
3 高初建;“打黑”不能只靠一两个英雄[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徐伟 本报见习记者 林燕;按刑法单项罪名最高判10年[N];法制日报;2009年
5 余国笔 本报记者 刘忍柱;让更多人感受和谐司法阳光[N];抚州日报;2009年
6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陈世伟;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明知”之界定[N];检察日报;2010年
7 记者 张静 通讯员 祝法宣;受理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N];驻马店日报;2008年
8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教授 莫开勤;严惩黑恶 让事实和证据说话[N];人民公安报;2011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李晶晶 本报记者 刘金林;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N];检察日报;2009年
10 ;打击洗钱犯罪 构建和谐社会[N];黄南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皆清;台湾地区有组织犯罪与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曾文波;洗钱罪基础理论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阮传胜;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王俊平;犯罪集团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5 崔熳;俄罗斯有组织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林燕焱;财产刑适用的实证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由明言;邪教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沈仲平;香港三合会的源流、演变及刑事政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时映梅;俄罗斯“影子经济”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李汉中;恐怖主义定义及其相关概念之界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英会;论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2 甘清华;论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D];苏州大学;2003年
3 黄葵;黑社会性质犯罪成因与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付宝玉;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5 乔洪翔;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陈山;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7 姜国利;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若干法律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8 李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9 王强;四川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及对策[D];四川大学;2003年
10 聂施恒;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预防论[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61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16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