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论人性与犯罪

发布时间:2018-08-09 17:50
【摘要】:弄清什么是人性,是讨论人性与犯罪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前人关于人性的各种学说与观点的了解,是正确理解人性的途径之一。古人对人性的观点有性善论、性恶论、性善恶混合论、性三品、天理之性和气质之性等,并认为人性是人的本性,与兽性不同。人性的实质是由人的行为反映出来的、表现人的内在品质和社会关系、属于道德范畴的一种道德标签,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的产物。与人性相对应的"兽性"是人们对恶行的比喻。犯罪是违反人类行为规范和人际和谐社会关系的行为,其发生是由犯罪人个人、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Abstract]:Understanding what is human nature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discussing human nature and crime. Understanding the theories and viewpoints of human nature is one of the ways to understand human nature correctly. The ancients' views on human nature include the theory of sexual goodness, the theory of nature and evil, the theory of mixture of nature and evil, the theory of three goods of nature, the nature of nature and temperament, and the view that human nature is human natur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animal nature. The essence of human nature is reflected by human behavior. It represents the inherent quality and social relationship of human beings. It belongs to the moral category of a moral label and is the product of social relation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imal nature, which corresponds to human nature, is a metaphor for evil behavior. Crime is an act of violating the norms of human behavior and interpersonal harmonious social relations, which is formed by a series of factors, such as individual offender, social relationship and social environment, which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分类号】:D9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红;刑法类型化概念与法治国原则之哲理——兼论开放的构成要件之存在根据[J];比较法研究;2003年03期

2 熊进军,蒋卫;新旧刑事学派刑罚观的对立[J];当代法学;2003年03期

3 张秋芳;完善我国假释制度的建设性构想[J];当代法学;2003年05期

4 王祖书;浅析和谐社会视域中犯罪的社会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陈兴良;论意志自由及其刑法意义[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3年05期

6 邱兴隆;从复仇到该当——报应刑的生命路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赵永红;人身危险性概念新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周光权;刑法学中“人”的观念的演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孙昌军,凌辉;犯罪人分类标准新探——以犯罪人格为视角[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5年02期

10 王婉冰;萨瑟兰的不同交往理论及其启示[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李文伟;法人刑事责任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周少元;《钦定大清刑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董淑君;刑罚的要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张长红;刑事责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许秀中;刑事政策系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卢勤忠;中国金融刑法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安斌;战国与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董邦俊;刑法时间效力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宏玉;论我国刑法中的假释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朱全轩;假释制度的理论与实践[D];苏州大学;2002年

3 张聪;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聂昭伟;罪刑法定原则在新刑法实施后的缺憾与弥补[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5 吴满峰;当代女性犯罪的社会学思考[D];福州大学;2003年

6 叶希善;保安处分的机能演化及体制整合[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黄赞旭;刑法理论的“主义”之辩[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钮巧福;劳动教养制度有关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李文中;论醉酒人犯罪的刑事责任[D];湘潭大学;2003年

10 胡剑波;破产犯罪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剑虹;先秦儒家和法家关于犯罪预防思想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174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174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e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