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犯罪学发展的历史机遇——2006年犯罪学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8-08-14 15:13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犯罪学当代发展的宏观社会背景和历史性机遇。进入2006年,我国犯罪学发展已经显现出一种进行知识整理和提速成熟的态势。构建和谐社会、犯罪学研究范式、发展犯罪学、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少年司法、恢复性司法、刑事和解、社区矫正等,是2006年度我国犯罪学发展中的主旋律、关键词或新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本年度我国犯罪学发展基本脉络中的显著标识点。
[Abstract]:Constructing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s the macro social background and historic opportunity for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riminology. In 2006, the development of criminology in China has shown a trend of knowledge collation and rapid matur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crimi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criminology, the criminal policy of combining leniency and severity, juvenile justice, restorative justic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and community correction are the main melody, keywords or new concep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iminology in China in 2006. Together, they constitute the marked points in the basic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iminology in China this year.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分类号】:D9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兴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J];法学杂志;2006年01期

2 黄京平;;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含义及实现方式[J];法学杂志;2006年04期

3 张旭,单勇;犯罪学研究范式论纲[J];法学评论;2005年04期

4 竹怀军;利子平;;我国刑事政策的抉择及其合理性论证[J];法学评论;2006年04期

5 李翔;;悖论:理性的分析 宽容的底线——法释[2006]1号实质立场的解读[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3期

6 杜颖;;法释[2060]1号在运用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一些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3期

7 康树华;;最新司法解释是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举措和法制建设的重大突破[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4期

8 王雪梅;;论少年司法的特殊理念和价值取向[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5期

9 戴宜生;面临挑战 首重实证——世纪之交时对犯罪理论研究的期望[J];公安研究;1999年03期

10 白建军;关于犯罪学体系的重新思考[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诗忠;;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基本问题研究——对相关传统话语的批判性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袁二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中的盗窃罪司法解释[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张云波;;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及定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魏旋君;李凯俊;;轻缓刑事政策探索[J];比较法研究;2007年04期

5 赵秉志;杜邈;;中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司法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谭淦;;刑法、刑事政策与社区矫正[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阎二鹏;;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金福;;如何应对死缓的扩张适用——兼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正确理解[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陈莉蓉;;宽严相济语境下死刑司法控制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10 王德运;冯永泰;王淑芳;任开志;黄刚;欧新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律化[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文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检察工作中的运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杨晓;;起诉阶段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途径[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梁平;;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审查起诉阶段的理解与贯彻[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飞;;试析刑罚权国有性面临的挑战[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5 丁根生;徐世伟;史东海;;树立和谐执法理念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有关问题的思考[A];法制建设与和谐海关征文专辑[C];2007年

6 刘宪权;吴允锋;;和谐社会语境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贯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7 于阜民;;犯罪学的犯罪范畴[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于阜民;;犯罪学的犯罪范畴[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9 莫洪宪;叶小琴;;研究成果的转化 犯罪学发展的生命线——以犯罪学的学科地位为切入[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卫磊;;价值与事实的双重追问——犯罪学的本体重构与范式转换[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岳平;当代中国犯罪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盛长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陈凤超;现代刑事司法正义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房丽;数罪并罚限制加重原则之解构[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维;寻衅滋事罪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王洪伟;证券犯罪论[D];吉林大学;2004年

9 李海滢;国际犯罪的基设性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金刚;环境的刑法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青;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春晖;我国刑事诉讼管辖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朋;论绑架罪中的“情节较轻”[D];湘潭大学;2010年

4 曹刚果;刑事诉讼契约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广聪;盗窃犯罪现象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陈凯;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毒品犯罪群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林政;论社区矫正对象的权利保障[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陈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检察工作[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辉;恢复性司法实务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孙保华;我国社区矫正的困境及出路的思考[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槐植;美国刑事政策趋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2 储槐植;严而不厉:为刑法修订设计政策思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6期

3 周洪波;单民;;论刑事政策与刑法[J];当代法学;2005年06期

4 戴宜生;首重实证──世纪之交对犯罪理论研究的期望[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1999年01期

5 ;少年“强索”类案件的基本情况与定罪量刑探讨[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6年03期

6 本刊编辑部;;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建设的重大突破[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2期

7 郑杭生,李霞;关于库恩的“范式”——一种科学哲学与社会学交叉的视角[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8 游伟,谢锡美;“严打”政策的回顾与科学定位[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周路;犯罪学实证研究之我见[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10 杜雄柏;困境与出路:关于我国犯罪学实证研究的思考[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琪,张 光;英国犯罪学的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犯罪学研究[J];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李世清;;我国犯罪学研究范式初探[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年06期

3 严励;金碧华;;犯罪学研究方法的路径选择——对当前我国犯罪学研究现状的审视[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康均心;周亮;;论犯罪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兼论犯罪学的良性发展机制[J];法学论坛;2007年04期

5 汪雯;阿富;;辽宁省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2007年首届学术研讨会[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王云才;;犯罪学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10期

7 李英霞;;辽宁省犯罪学研究会第一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议在鞍山召开[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张荆;;中国犯罪学研究历程中的庆幸与遗憾[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03期

9 康树华;;战后日本犯罪学研究的发展与现状[J];法治论丛;1990年03期

10 康树华;加强犯罪学研究 预防和控制犯罪[J];法治论丛;199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励;;再论犯罪学研究的路径选择——以中国犯罪学研究为视角[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2 皮艺军;;论犯罪学研究中的“价值无涉原则”[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3 张树海;;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工作报告[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余建明;;犯罪学研究的现实价值[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0年度)[C];2010年

5 严励;;再论犯罪学研究的路径选择——以中国犯罪学研究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唐大宇;;中国台湾地区的犯罪学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7 江维龙;;犯罪学研究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对策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杜雄柏;;以自己卓越的成就去赢得社会的尊重——关于我国犯罪学研究出路问题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康树华;;中国犯罪学研究之现状[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10 陈兴良;;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学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岳平;当代中国犯罪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永然;犯罪学方法论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吴文艳;网络游戏私服的犯罪学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3 熊琳;旅游犯罪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邱晨帆;犯罪学视野中“人”的形象[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2183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183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f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