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组织犯罪的特征及其对策
[Abstract]:The absolute number of organized crime is large; its first offenders, most of whom have criminal records of violent crimes, are almost all marginalized people; they often cover up their illegal and criminal activities under the guise of legality, grab huge profits by means of violence and intimidation, and become professionalized. A characteristic of familization; often with protective umbrellas. The control of organized crime depends on the speci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legisl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iminal policy of combining leniency and severity, the perfection of the penalty system, the attention and efforts to do the resocialization work of the criminals,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ocial secur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riminal law and order. Optimize social policies and reduce the marginal population.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刑事法研究中心;
【基金】:中国法学会2012年度部级法学研究重点课题“中国有组织犯罪实证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CLS(2012)B21)
【分类号】:D9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远;;有组织犯罪概念的刑法哲学分析[J];法学家;2008年03期
2 马克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演进[J];法学家;2008年05期
3 张志胜;;表达阙如与黑夜政治——利益视域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2期
4 张远煌;;不明事理的中国有组织犯罪立法[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3期
5 靳高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及其犯罪的事实性特征分析——关于32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案件的调研报告[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靳高风;;2010年中国犯罪形势与刑事政策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靳高风;;当前中国有组织犯罪的现状、特点、类型和发展趋势[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莫洪宪;张小宁;;中日犯罪组织比较分析——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VS日本暴力团[J];法学杂志;2011年05期
9 莫洪宪;;试论我国大陆有组织犯罪发展阶段[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靳高风;武博;;重庆市涉黑职务犯罪研究报告[J];中国检察官;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万毅;;有组织犯罪及其对策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卯;;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对转型期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谭智奇;廖顺余;冼平芳;;我国农民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3 吴爽;秦启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4 王春伟;刘云涛;王俊;;我国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5 丁德光;;农村社会风险的表现形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6 李琼英;;基于社会分层视野下的利益表达问题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卢昌文;;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阶层关系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陆益龙;;社会主义市场转型中的文化矛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曹小华;;构建和谐社会之弱势群体保护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吕国光;高贵忠;;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分配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东波;颜宪源;;社会工作视阈下弱势群体抗逆力激发路径的思考——基于黑龙江省弱势群体现状的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郑丹丹;;弥散的低度不平等——对我国性别分层状况的解读[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徐昕;;为权利而自杀——转型中国农民工的“以死抗争”[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4 周杰;杨望成;;行政问责与官员复出——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湘林;;中国的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历史比较的视角[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6 黄典林;;媒体主流叙事的边缘解读及其社会逻辑——以北京大栅栏地区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李晶;;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居民媒介素养——对浙江金华农村居民媒介素养现状的实证调查[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8 张秀梅;甘满堂;;农民工流动家庭化与城市适应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姚培娟;;浅谈户籍制度背后的意义——从户籍制度看我国的城乡格局[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何晶;;中国大众传媒对本土中产阶层的话语建构现象初探[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淑东;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市场意识前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罗高鹏;中国东北三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9 姚瑞;基于资源的创新网络与知识获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勇;从组织社会学看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D];湘潭大学;2010年
4 符婕;论我国保险公司治理监管法律制度[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程望;经济型白领犯罪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郭杰煦;大陆与台湾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朱厚刚;文学身体的移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王学梦;后现代语境下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翔;吉林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董博;非单位青年组织归属方式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明灿;;“私力救济式”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及预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舒克龙;;当代农民工代际转换与新农村建设的矛盾及化解[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3 方德发,丁绍中;关于“污点证人”制度的思考[J];池州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4 黄长贵 ,聂岚 ,常青;关注校园的“帮派”群体[J];初中生之友;2004年Z2期
5 马明亮;;刑事审判前的合作模式——以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为讨论范例[J];当代法学;2006年03期
6 周洪波;;证明标准视野中的证据相关性——以刑事诉讼为中心的比较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周洪波;;修正的事实说:诉讼视野中的证据概念新解[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张志胜;;表达:农民工权益保障元解[J];调研世界;2007年04期
9 储槐植;刑事政策:犯罪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和司法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1999年05期
10 彭文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研究[J];法商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周斌;[N];法制日报;2010年
2 记者 庄永廉 郑赫南 宋识径 谢文英;[N];检察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潘科峰;[N];人民公安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枫;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沙沙;论我国污点证人作证制度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洪宪;;试论我国大陆有组织犯罪发展阶段[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赵军;;“黑恶犯罪”特征之实证分析——以中部某市为例[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21期
3 赵军;;“黑恶犯罪”形态之实证研究——以中部某省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6年19期
4 穆雷光;冯海亮;;浅谈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司法界定问题及其完善的几点建议[J];宜春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5 莫晓宇;刘畅;;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视角下的“打早打小”刑事政策解读[J];唯实;2011年05期
6 莫洪宪;张小宁;;中日有组织犯罪现状比较研究[J];刑法论丛;2009年02期
7 黄立;中外有组织犯罪特征之比较研究[J];公安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8 郭小菊;谈有组织犯罪的现状[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9 史英英,董长印;论当前有组织犯罪的趋势及危害[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9年04期
10 黄立;有组织犯罪基本特征探讨[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洁;;从理性的视角看“严打”刑事政策[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2 徐向群;傅跃建;;入世后中国社会犯罪态势的变化及刑事政策的调整[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3 张旭;;刑事政策、刑法学和犯罪学三者关系的梳理与探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欧阳龙辉;罗日辉;;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调查与思考[A];湖南省第十届公安理论研讨会“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课题论文集[C];2008年
5 孙江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角下的社区矫正工作探讨[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谢平;;试论公安机关和谐社会语境中宽严相济的政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王宏玉;;北京社区矫正实践的调研报告——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谭志君;;无限欲望与有限满足——关于犯罪原因的哲学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游伟;谢锡美;;非犯罪化思想及其借鉴[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静坤;;论犯罪耗费理论与侦查效益[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晋公宣;晋城打掉三个有组织犯罪团伙[N];人民公安报;2009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李晶晶 本报记者 刘金林;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N];检察日报;2009年
3 记者 关清 通讯员 颜颖;国际刑警组织第十次亚太地区打击有组织犯罪专家组会议召开[N];人民公安报;2011年
4 李光明;25名打黑先锋破案680余起[N];法制日报;2007年
5 黄少泽;对有组织犯罪问题及警务合作的对策探讨[N];人民公安报;2006年
6 本报驻首尔记者 刘复晨;有组织犯罪渐成韩国社会毒瘤[N];法制日报;2006年
7 河南省公安厅副厅长 华敬锋;公安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问题与对策[N];人民公安报;2009年
8 寿蓓蓓;“打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N];南方周末;2004年
9 班怡 刘新辉;侦查监督部门必须正确理解和掌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N];新乡日报;2005年
10 李博夫;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N];北方法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皆清;台湾地区有组织犯罪与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李季;少年违法犯罪与少年司法体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陈屹立;中国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慈健;贿赂犯罪防控对策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胡承浩;中国社区矫正发展的路径选择[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靳高风;论犯罪学的基本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刘津慧;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8 郑莉芳;成年人犯罪动机的生成与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王顺安;社区矫正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胡荣;反洗钱战略战术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廷霞;有组织犯罪的概念、成因及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于书宝;中国对“保安处分”制度借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沈慧;贿赂犯罪的新特点及其刑事对策[D];苏州大学;2008年
4 梁晓彤;刑事政策视野下的道路交通事故预防[D];内蒙古大学;2008年
5 刘明;试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公安工作中的实现[D];山东大学;2008年
6 符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角下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伟;有组织犯罪论[D];郑州大学;2001年
8 彭峥嵘;有组织犯罪与黑市之关联初探[D];湘潭大学;2002年
9 陆梅英;我国有组织犯罪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10 张丁;中国有组织犯罪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84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18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