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犯罪现场分类的新视角及其意义——中美犯罪现场分类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3 21:24
【摘要】:我国有关论著对犯罪现场的传统分类主要有 :原始现场与变动现场 ;主体现场与关联现场 ;真实现场、伪装现场、伪造现场 ;预备现场、实施现场、掩盖现场 ;第一现场、第二现场。美籍华人李昌钰博士关于现场分类的标准 ,既有同国内分类相同之处 ,也有其独特的新视角。其现场分类 :第一现场与第二现场 ;有组织型现场与临时起意型现场 ;动态现场与静态现场 ;宏观物证现场和微观物证现场。李昌钰博士的现场分类法为侦查过程中的现场分类和现场重建提供了一种理论铺垫和认识角度与路径 ,促成了新现场分类的形成。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crime scene in Chinese literatures mainly includes: original scene and changing scene; main scene and related scene; real scene, disguising scene, forging scene; preparing scene, implementing scene, covering scene; the first scene, the second scene.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and new perspectives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scene: the first scene and the second scene; the organized scene and the temporary intention scene; the dynamic scene and the static scene; the macroscopic scene and the microscopic scene. The formation of new site classification is facilitated by theoretical foreshadowing and understanding.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
【分类号】:D9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宏奎;;论刑事犯罪现场的分类及其意义[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6年04期

2 沈为民;;模拟刑事犯罪现场教学初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3 沈大路;;微量物证基本知识简介(二)[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4 李磊;;现场勘查的及时性原则在侦察破案中的作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9年05期

5 张均衡;;犯罪现场微物提取方法[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9年04期

6 丁琳,甘国亮;岂让“宝藏”流失[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3期

7 袁树波,袁国东;现场勘查工作的体会[J];广东公安科技;1994年03期

8 李波阳;谈保护犯罪现场的重要意义[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9 王大中;刑侦现场传统概念及其再认识[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2期

10 王在山 ,石宗政;现场 犯罪现场 侦察现场[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锋;姜先华;崔迎大;沈红缨;;应用线粒体DNA序列分析技术对烟蒂唾液斑进行个人识别鉴定[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2 刘开会;;人毛发检验的现状与展望(综述)[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3 姜先华;邵武;于蛟;黄斌;;指纹DNA分析技术的初步研究[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陈少恒;罗世广;张平;;PCR-STR银染分型技术在刑事案件中应用——附4例报告[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于蕴波;齐眉;;介绍一种毛小皮纹理的检验方法[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杜海;;3例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凶杀案中的应用[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于蛟;刘锋;李军;姜先华;;全自动DNA纯化装置在刑事案件微量物证鉴定中的应用[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Douglas N.Walton;唐凌云;;非形式逻辑方法和法律论证[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邓万飞;;对刑法第267条第2款的理性思考[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任志飞;申川;聂伟文;王雁飞;;刑事夜间及弱光摄影方法[A];中国感光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和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蔡敏;英雄背后的故事[N];中国妇女报;2001年

2 张伶 耿梅玲;是抢劫罪还是敲诈勒索罪[N];江苏经济报;2001年

3 高岚;计算机取证有效遏制网络犯罪[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4 ;怎样保护犯罪现场[N];人民公安报;2002年

5 王清举 王永栋 吴珍林;足迹智能识别:掌握犯罪的脚步[N];人民公安报;2002年

6 ;怎样保护盗窃案现场[N];人民公安报;2002年

7 傅晓海;犯罪现场模拟:验证犯罪过程[N];人民公安报;2002年

8 木 子;运用现代调查技术 侦破古埃及宫廷谋杀悬案[N];大众科技报;2003年

9 刘茂顺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是犯罪未遂还是犯罪预备[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陈双燕 ;研发中的刑侦分析技术[N];人民公安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斐;警用勘探图形绘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杨佰林;略论经济犯罪证据的发现和收集[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3 霍星;连分式函数在图形图像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4 柯少卿;鞋印分块分类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5 刘健康;足迹图像处理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6 汪忠庆;数字图像修复技术[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7 李润松;计算机网络犯罪及其侦查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何亮;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林成明;犯罪现场再现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王莹;论我国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的完善[D];内蒙古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99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199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0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