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治罪错行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条重要途径
[Abstract]:Since 1983, our country has taken the measures of "strike hard"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to punish crimes and maintain public order, but the measures of "strike hard"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have not been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and curbing juvenile delinquency. The reason is that the minor's wrong behavior is not corrected in time, which leads to the spread of social hooligans and violent habits. In order to curb 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improvement of public security, we must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minor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punishment of minor crimes according to law, and appropriately reduce the age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n particular,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work-study schools and correct juvenile delinquency promptly through work-study education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urb juvenile delinquency.
【作者单位】: 湖北教育学院 湖北教育学院
【分类号】:D917.6
【参考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史习燕;[N];中国教育报;200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王圣扬;夏珍珍;;论中国当代传媒与司法的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郭世杰;;论“监企合一”与我国监狱职能的实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6 李婷;次道德现象及其刑事法理依据探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韩轶;;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郭哲;;对“见死不救”的法理学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秉志;阴建峰;;新中国刑法立法60年——以影响刑法立法的客观范畴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泽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冯仁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解读[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巩富文;姚宏科;;刑事从宽政策之困境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杨迎泽;朱全景;;和谐社会、法律监督与检察官职业培训[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熊春泉;童春荣;;规范量刑与自由裁量——博弈中的纳什均衡[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黄学贤;赵中华;;农民平等权的学理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9 何勤华;;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10 余卫钊;苏秋月;;盗伐珍贵树木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以浙江红豆杉盗伐为视角的解读[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潘爱青;增设执业资格刑的立法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婷婷;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马健;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钱元昌;浅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体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曹俊华;犯罪数额累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基华;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罗静深;论间接故意的意欲要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细龙,王慧玲;矫治未成年人罪错、惩治轻罪促进社会治安根本好转[J];新东方;2004年06期
2 肖建国;家庭要承担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职责[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何银松;夏军;;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下的工读教育——以上海的工读学校为例[J];行政与法;2010年10期
4 刘扬;;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的思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赵立源;遏制未成年人纠合性犯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4期
6 张韶云;关于完善未成年人家庭法律保护的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4年03期
7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我们做什么?(三)——小干部的道德细节(上)[J];少先队小干部;2004年10期
8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J];浙江政报;2004年29期
9 翟永风;构建教育网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J];思想工作;2005年01期
10 陈润儿;;在创新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J];新湘评论;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的调查[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叶宇赤;;试析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因素[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3 李艳;;钢真的是“恨”出来的吗?[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陈如;周庆刚;丰志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标体系研究——以南京市为例[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5 王泉;闫志功;;与时俱进 探索创新 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C];2010年
6 郑宏成;;关于未成年人伤残评定与赔偿的探讨[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吴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浅议[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8 祝国海;;浅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9 胡丰庆;;浅谈未成年人的形势教育[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10 陈晓玉;许秀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几个问题的对策分析[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欧阳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个方面[N];西藏日报;2004年
2 记者 张隽;触网年龄日益降低未成年人专属网站急缺[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阿拉木莎;充分发挥“五老”志愿者的作用 为进一步净化社会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再做新贡献[N];锡林郭勒日报;2009年
4 特约记者 龙艾青 通讯员 石乾;“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花垣行启动[N];团结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郑颖 实习生 李江;为未成年人撑起法律“保护伞”[N];江西日报;2010年
6 记者 张岳;合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N];安徽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沈义 通讯员 孙群坤 黄自强;面对失足未成年人,人大代表痛心地哭了[N];检察日报;2011年
8 赵晓武;净化网络有益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N];甘肃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杨西民;今年为未成年人办十件实事[N];宝鸡日报;2006年
10 张希敏;未成年人上网比率高达八成半[N];中国改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长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龚勋;武汉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未成年人适宜缴费水平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津慧;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4 许永勤;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心理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齐亚敏;新时期小说中的未成年人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闫弘宇;我国监护制度的法文化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7 朱琳;法国刑事政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廖亚立;生命价值的动态评估方法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梁勇;心脏钠—钙交换体和钾离子通道特性研究及活性化合物的发现[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10 禹卫华;中国大众媒介信息流程中的第三人效果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舒颖;我国未成年人轻罪刻录消灭制度探析[D];暨南大学;2011年
2 刘夫军;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重构论[D];山东大学;2005年
3 谭应启;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宁;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李领;影响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家庭因素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6 刘瑾;父母冲突对未成年人人格健康发展的不良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江金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视野中的赏识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武志坚;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杨颖;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体系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秦艺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其长效机制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00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200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