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试论我国黑恶犯罪组织的现状、趋势及防控之对策

发布时间:2018-10-11 10:03
【摘要】: 我国的黑恶犯罪组织包括黑社会性质组织(法律评价)和恶势力团伙(社会评价)。它们是有组织犯罪的高级形态,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能量增强期,和严重危害期。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以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和有效控制。本文采用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方法,试图对我国黑恶犯罪组织的现状、趋势,从执法实践出发,探求防范与打击黑恶犯罪组织之对策。 全文共分以下四章。第一章:大陆黑恶犯罪组织的定义和特征。主要是对黑恶犯罪组织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对其特征予以分析。第一节是黑恶犯罪组织的定义。黑恶犯罪组织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团伙的统称。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犯罪组织。恶势力团伙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初级形态,以暴力、威胁滋扰等手段,在相对固定的区域或行业内,多次实施敲诈勒索、聚众斗殴等违法犯罪活动,横行乡里,欺行霸市,欺压、残害群众,扰乱社会治安的纠合性违法犯罪组织。第二节是黑恶犯罪组织的特征。二者均具有组织意志、经济基础、暴力手段、地域或者行业控制这四个特征。 由于恶势力团伙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初级形态,其特征方面明显弱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 第二章:我国当前黑恶犯罪组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包括现状和趋势两节。第一节是我国黑恶犯罪组织现状。一是地域和行业分布特点明显,城乡大量存在,暴利行业集中。二是从成员看,主要由刑释解教人员、外来闲散人员和本地无业人员等组成。三是犯罪能量日益增强,无黑不暴、无黑不枪。四是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危害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第二节是黑恶犯罪组织的发展趋势。一是滋生发展快,呈现“割韭菜”现象。二是犯罪手段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联合趋势出现,跨境有组织犯罪加剧。三是向经济领域渗透加快,并更多介入、操纵“灰色经济”、“黑色经济”。四是不断向政治领域渗透,企图融入主流社会。 第三章:我国黑恶犯罪组织的成因。包括五节:第一节是政治原因,基层政权控制力弱。第二节是经济原因,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刺激。第三节是社会原因,各种腐败现象成为滋生黑恶犯罪组织的温床,雇用市场的存在刺激了黑恶犯罪组织的发展。第四节是文化原因,封建帮派意识的历史影响和境外黑社会的现实渗透。第五节是执法原因。认识、立法、协作、办案、保障等环节的问题和漏洞,给了黑恶犯罪组织生存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第四章:防范与打击黑恶犯罪组织的对策。包括预防、控制与打击三节。第一节是抓好防范,减少和消除黑恶犯罪组织滋生的条件和土壤。一是要加强基层政权的社会控制力,挤压、遏制黑恶犯罪组织滋生的空间。二是完善各项制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弱势群体成为黑恶犯罪组织“后备军”的潜在危险性。三是提高公民普法意识,防止黑社会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侵蚀,形成群防群治。第二节是抓好控制,在法律上、力量上、反腐机构上、工作水平上下功夫。一是制定和完善防范与打击有组织犯罪的法律。尽早研究制定我国打击有组织犯罪的专门立法,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完善防范与打击黑恶犯罪组织的法律保障。二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强打黑除恶侦查队伍和检察、审判队伍建设,加强对黑恶犯罪组织的监控和打击力度。三是建立反腐败司法组织,深入推进打击黑恶犯罪组织领域的反腐败斗争,严肃惩处黑恶犯罪组织的“保护伞”。四是提高公、检、法、司办理黑恶案件的水平。第三节是抓好打击,形成有效的工作格局、综合治理措施、科学考评督促制度和国际合作渠道。一是建立工作格局,形成党委负责,各司其职,协调高效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成齐抓共管、广泛参与局面。三是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落实打黑除恶领导责任制。四是加强与国际反黑机构的合作,预防和打击跨国黑恶犯罪组织的发展蔓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润源;浅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主体的认定[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1期

2 张杰;中国与俄罗斯有组织犯罪发展的比较研究[J];公安教育;2005年04期

3 肖兴国;对打击流氓恶势力团伙的思考[J];公安研究;2004年11期

4 罗利达;当前流氓恶势力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打击对策[J];公安研究;2004年11期

5 吴永和;黑社会与黑色经济[J];公安研究;2005年03期

6 潘国清;深化打黑除恶斗争的思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阮方民;;浅谈黑社会组织罪的认定[J];学习与思考;1998年01期

8 王宏;黑恶势力犯罪的行为特征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王存奎,孙先伟;国内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及趋势分析[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黄立;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的侦查方法[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7期



本文编号:2263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263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5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