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致罪因素探析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i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social structure model under the planned economy system to the social structure model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Under the market mechanism,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interest and the complic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of interests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the unfair distribution of society and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which makes some people feel dissatisfied. The surplus labor force in rural areas and the unemployed laid-off workers in cities exist in large numbers, but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the country is not perfect. These factors are all related to the rising situation of criminal crime in China.
【作者单位】: 公安部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
【分类号】:D91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合行;道德评价中的个人主义倾向评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建福,柯群帆;从“严打”看刑事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雍自元;;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新途径:体育运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3 李川;;犯罪学视角的腐败行为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刘广三;单天水;;犯罪是一种评价——犯罪观的主体角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5 张亚静;;试析经济歧视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利影响[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霍宪丹,翟中东;犯罪发生的“引发式”解释及其价值[J];比较法研究;2005年05期
7 刘俊俊;;腐败成因:理论思维视角的现实展开[J];边缘法学论坛;2008年02期
8 许发民;论社会文化对犯罪界定的影响[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4期
9 万志鹏;;一种认识犯罪的独特角度——评路易丝·谢利《犯罪与现代化——工业化与城市化对犯罪的影响》[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李想;;从龙勃罗梭与托尔斯泰之争看实证主义犯罪学[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薇;周晓唯;;犯罪行为制度诱因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我国贫困犯罪与制度性不平等的探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周晓唯;冯薇;;犯罪行为制度诱因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我国贫困犯罪与制度性不平等的探悉[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许家铭;;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矫正[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4 邓西元;;人为什么会腐败——浅谈腐败及其治理的人性基础[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5 金泽刚;;加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恐怖活动犯罪刑事立法的犯罪学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6 黄华生;罗鹏飞;原静;;刑事政策概念辨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7 王牧;;根基性的错误:对犯罪学理论前提的质疑[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芸;;海峡两岸黑社会犯罪组织之成因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锡海;;与犯罪学学科地位相关的几个问题[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杜雄柏;万志鹏;;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尽快恢复和完善工读教育[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彩红;竞技体育犯罪法律治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李林;危险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耀彬;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胡志军;刑罚功能新论[D];山东大学;2011年
5 盛长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郝冬婕;毒品犯罪的现代发展与防控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于国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徐晓;过错推定论[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张中;刑事诉讼关系的社会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鹏;城市中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强智;校园暴力视野下的校园警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侯嫣;女性暴力犯罪比率趋升的原因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田丰;默顿社会失范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6 罗丽芳;流动人口犯罪发生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正海;论刑事和解制度在审查起诉阶段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傅明;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机制的构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叶颖;非法定量刑情节运用的初步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振;论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机制的完善[D];暨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萍英;;维稳:政府执政能力新挑战[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10期
2 王彦学;;黑恶势力犯罪侦查中的组织化调控机制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邓文平,雷涛;社会转型与刑事犯罪[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11期
4 张荆;;重新认识我国青少年犯罪发展变化的阶段划分问题[J];青年研究;1986年08期
5 朱国振;;现阶段刑事犯罪原因探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6 张树保;因刑事犯罪引起的工伤争议应如何处理?[J];中国劳动;2001年12期
7 李波阳,刘忠,石恩林;浅析西部开发中刑事犯罪的变化趋势[J];甘肃理论学刊;2003年04期
8 吕岩峰,李海滢;中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问题研究综述[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胡峻梅;李焱;霍克钧;刘协和;;238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为无精神病刑事案件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10 任瑛;;刑事被害人被侵害现状及其权利保护的立法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红;龙游宇;;论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贾高建;;试析社会转型与社会冲突[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苏时鹏;;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公共服务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邓慧君;;用科学发展观把握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社会转型相协调的关系[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5 文魁;段霞;孟祥青;闫文虎;汪朝晖;;北京国际化进程中的安全问题[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6 肖文涛;;我国社会转型与政府行政范式转换探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东梅;;社会心理与德育工作[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高力;廖炼忠;;中国传统伦理与社会转型[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张曙光;;前言[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10 薛丹;孙慧玲;;社会转型中的民办教育——江苏省宿迁市民办教育分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晓杰;社会转型:“80后”犯罪的深层原因[N];检察日报;2007年
2 刘春;警惕社会转型中的治理失效问题[N];学习时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春霞;应对社会转型挑战和谐家庭建设不可或缺[N];中国妇女报;2010年
4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汪行福 执笔;诊断、反抗、构想:后危机时代的出路何在[N];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党国英;从社会转型角度认识农民问题[N];学习时报;2005年
6 强世功;社会转型中法官的作用[N];法制日报;2000年
7 邓勇 易锋 (记者 邓勇);重庆投48亿元力破信访老大难[N];中国财经报;2010年
8 ;陈荣: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构建和谐南陵[N];芜湖日报;2011年
9 记者 吴国瑛;引领上海向知识型社会转型[N];上海科技报;2004年
10 鲍宗豪;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变化[N];学习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峰;当代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陈章龙;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与主导价值观的确立[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田成有;传统与现代:乡土社会中的民间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奂平清;华北乡村集市变迁与社会结构转型[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苏春艳;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D];上海大学;2005年
6 赵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廖志诚;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动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德;转型期城市农民工的婚姻策略[D];上海大学;2008年
9 杨东柱;社会资本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10 颜佳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政府权力运行机制重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卜晓佳;1980年代以来中国刑事政策的变迁与理论探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王春风;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人文精神的建构[D];内蒙古大学;2004年
3 秦秋咀;社会文化转型与近代诗话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冷向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政府治理范式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丁艳;19世纪末美国市政腐败及其根源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韩新云;转型社会民众的宗教信仰[D];山西大学;2006年
7 盛图强;浅析社会转型对城市住宅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田瑞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行政伦理重建[D];内蒙古大学;2004年
9 侯雷;试论人的精神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汪晓红;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分析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80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28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