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测谎的原理、技术因素及其价值取向
[Abstract]:The principle of lie detection, the techn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curacy of lie detection and the value of lie detection conclusion are evaluat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lie detection is scientific and can be used either as indirect evidence or as direct evidence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lie dete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technology of lie detection should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widely.
【作者单位】: 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分类号】:D9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英辉;关于测谎证据有关问题的探讨[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龙哲;王红军;王石磊;;论自由心证原则[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2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于逸生;董玉庭;;论犯罪事实的性质[J];北方法学;2010年01期
4 刘廷华;;论实际履行的适用与限制的法经济学依据[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5 宋琛;孙庆童;;自由心证的“自由”与“不自由”——民事诉讼自由心证原则解读[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程春华;;论法官的自由心证与法官对证据自由裁量——以民事诉讼为考察范围[J];比较法研究;2009年01期
7 肖建华,王德新;证明责任判决的裁判方法论意义——兼评传统证明责任观之谬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胡忠惠;有罪判决证明标准问题综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肖道斌;;论证据的概念和特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日春;邱爱民;;论证据法学统编教材的创新和发展——评张保生教授主编之《证据法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高生发;肖喜;雷艳;;辨认结论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研究[A];第二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秋;《行政诉讼举证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2 郑旭;刑事证据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3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王进喜;刑事证人证言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解志勇;论行政诉讼审查标准[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姜礼增;论自由心证与法定证据法制之发展趋势[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王兵;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程序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卫跃宁;口供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赵信会;民事推定及其适用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中华;自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许磊;行政程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代宝荣;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证据收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厉雷;论检察机关对死刑二审案件的法律监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刚;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杨秋凤;论减轻当事人证明责任的法理基础及其制度构建[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崔鑫盈;论我国行政证据制度的构建[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8 严飞亚;环境侵权诉讼证明标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翟东堂;论民事证据证明力[D];河南大学;2001年
10 邓治军;民事质证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铁海霞;刘洪广;孙志刚;;案件相关脑电位测谎中两种实验范式的比较研究[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尹俊;;浅谈经济情报的几个认识误区[J];延边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3 罗湘明;;拓展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价值意义[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王潇雅;;论经济法的正义价值[J];时代金融;2011年21期
5 张苹;;法与正义的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1年13期
6 谭思颖;;物权法的经济意义——以物权法的核心价值为视角[J];知识经济;2011年14期
7 夏璇;;我国古代民事诉讼之当代价值[J];前沿;2011年16期
8 李娜;徐宁;;陈独秀民主思想评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沈国强;;浅谈我国当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涵和价值[J];才智;2011年19期
10 赵静;李琳;;关于我国刑事政策若干问题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志伟;;以汉语语句为刺激材料的ERP测谎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席洁;吕勇;;ERP——测谎的新途径[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贾渭泉;匡培根;李永昌;任淑梅;贾桂梅;;测谎模型与事件相关电位[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4 胡晓晴;傅根跃;朱玉文;杜亚男;叶小卉;;利用个人信息的新的P300测谎范式可行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崔茜;;P300和CNV在GKT的延时反应范式中测谎效果的分离[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丁晓攀;傅根跃;龚静楠;徐恒;;个人信息内化的ERP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陈洁;;对说谎时人际距离变化的初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杜亚男;傅根跃;叶小卉;朱玉文;胡小晴;;GMT模式下测谎的有效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付翠;;事件相关电位在刑事案件测谎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陈芳;;刍议“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和意义[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朝晖;测谎仪到底能不能辨别谎言?[N];科技日报;2005年
2 康景琳;测谎是心与心的较量[N];科学导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陈道龙 周刚;测谎,脱缰的野马亟须套笼头[N];新华日报;2009年
4 记者 郑晓春;利用书写方式测谎效果更好[N];科技日报;2009年
5 泽民;测谎与个体心理差异[N];人民公安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游春亮;测谎专家:宋山木强奸案需测谎[N];法制日报;2011年
7 徐鹤喃;测谎与“五听”[N];法制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霍仕明 张国强 本报通讯员 叶红;测谎人员巧设心理选题还原真相[N];法制日报;2010年
9 张田勘 本报记者 李婵;新技术戳穿谎言更准确[N];北京科技报;2004年
10 裴苍龄 魏虹;测谎的科学性到底有多少[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振华;我国城市住宅用地增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郭光东;陪审团的历史与价值[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3 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付宏政;思想政治教育的音乐之维[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周兴华;茅盾文学批评的“矛盾”变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赵淑芳;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贾育林;中国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张宗贵;成像光谱岩矿识别方法技术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4年
10 尹向东;我国钢铁企业并购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晓霞;测谎期间被试生理变化与MMPI各分值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菁;测谎结论的法律价值评析[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3 王秋峰;刑事诉讼中的测谎技术和测谎证据[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董晓泽;女性管理者对创新型管理团队建设的价值[D];吉林大学;2007年
5 张治国;少林拳进入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李伟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评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马瑞亮;司法鉴定公信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袁晓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9 权海鹏;试论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在竞技体育中的现代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韩爱青;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91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291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