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一个犯罪学应该关注的前沿问题
[Abstract]:Group event is a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certain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other contradictions, 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running state of social control mechanism and reflects the degree of social conflict and contradiction.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of Public Security organs dealing with Group Public Security incidents (Gongfa [2000] 5),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attributes, causes and measures to resolve group incident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武汉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闵征;;社会冲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犯罪学为视角[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何勤华;繁荣犯罪研究 丰富先进文化——《犯罪学大百科全书》之编序[J];法学;2004年09期
3 皮艺军;;三期寄语[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3期
4 周路;犯罪学实证研究之我见[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5 张鸿巍,黎定锋;西方社会生态犯罪学的新近发展[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戴宜生;面临挑战 首重实证——世纪之交时对犯罪理论研究的期望[J];公安研究;1999年03期
7 张春义 ,周国梁;山东省公安机关集中开展处置群体性事件专题研讨培训[J];公安教育;2001年12期
8 Hans Joachim Schneider,赵宝成;比较犯罪学:目的、方法与结论[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04期
9 林金荣;争取把更多的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天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10 黎明珠;台湾中正大学犯罪学研究访问团与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会议综述[J];犯罪研究;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华东;张慧玲;;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詹祖良;;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反思詹祖良[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西省白河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阮家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构建平安和谐白河[N];西部法制报;2010年
2 吉林省公安厅厅长 陈占旭;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N];人民公安报;2001年
3 倪晓;山东连续三年实现五个下降[N];法制日报;2007年
4 信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 张传明;要把握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度[N];今日信息报;2007年
5 洪茂琼;清溪镇四项机制保平安[N];巢湖日报;2007年
6 志灵;没有矛盾化解机制,深究“鼓动者”何用[N];检察日报;2010年
7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延荣科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宋永健;当前楚雄州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N];云南经济日报;2004年
8 记者 李玉梅;切实保护群众利益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N];金昌日报;2006年
9 张美荣;切实防范群体事件 全力确保和谐稳定[N];宜春日报;2006年
10 曾丽霞 童杨 陈启芳;上青乡平安创建促平安[N];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孙恒山;腐败犯罪控制论[D];吉林大学;2006年
3 徐小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陈屹立;中国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马皑;对犯罪人本质特征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罗嘉司;竞技体育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吴殿朝;中国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杨炯;警务危机与媒体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唐永军;中国白领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彪永;群体性事件的犯罪学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马国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钟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骆毅;新世纪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吕嘉琳;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分析及路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云;突发群体性事件冲突源头阻断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马旭东;试论群体性事件不同阶段的危机传播策略[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李彤;我国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02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302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