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缘因素与港澳台黑社会的转移与扩散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gangsters and the mainland promotes the transfer and diffusion of their underworld organizations to the mainland, and fully recognizes their ancestors, countries,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historical origins, and helps us to prevent their breeding and spreading in the mainland.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社会性质组织之地理分布研究》(项目编号:10YJA82008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9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士录;近代越南的几个主要秘密会社组织[J];东南亚纵横;1994年01期
2 王国平;秘密会社对近代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影响[J];东南亚;1993年01期
3 王燕飞;建国初期有组织犯罪形态及特征[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4 马进保;跨境洗钱犯罪区际司法合作对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彭先国;试论民初会党与革命党的分裂[J];民国档案;1998年03期
6 周辉湘;论近代民间宗教的政治变迁[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7 李春远,梁家贵;早期革命武装与农村秘密社会[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8 梁家贵,许广芳;抗日战争时期秘密社会研究综述[J];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9 徐进功;论十九世纪东南亚华人秘密会党[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1年03期
10 潮龙起;近代帮会的茶馆与茶文化[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陆远权;重庆开埠与四川社会变迁(1891—1911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正鸣;民国时期恐怖活动与反恐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沈仲平;香港三合会的源流、演变及刑事政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李巨澜;失范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梁家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教门、帮会研究[D];南京大学;2002年
6 吴海波;清中叶两淮私盐与地方社会[D];复旦大学;2007年
7 艾晶;清末民初女性犯罪研究(1901-1919年)[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李永芳;清末民国时期农会组织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葵;黑社会性质犯罪成因与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郑国艺;斋教与古田教案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静;二十世纪前期回族与新疆政局的关系[D];新疆大学;2003年
4 刘伟丽;论洗钱罪[D];河南大学;2003年
5 任同芹;论晚清军队的优抚制度[D];河南大学;2003年
6 周孟雷;张之洞与近代反洋教运动[D];河南大学;2003年
7 王强;四川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及对策[D];四川大学;2003年
8 陈克伟;断代式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姜国利;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若干法律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10 杜涛;清末民变研究初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毕跃光;从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中看民族观的形成[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金鼎;刘宝华;;法轮功邪教之渊源及法律对策[A];依法打击和防范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三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高莉;形象大使站好消防首班[N];宁夏日报;2007年
2 凡文;“80后”犯罪率增高源于父母溺爱[N];西部法制报;2008年
3 户力平;源于治安管理的京城前门“大栅栏”[N];人民公安报;2010年
,本文编号:2315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315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