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尸食性蝇类蛹期血淋巴可溶性蛋白组成的时间特征
发布时间:2018-11-21 14:50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下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和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蛹期血淋巴可溶性蛋白组成及含量的时间特征,为刑事案件中死后间隔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 PMI)的推断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在河北医科大学校园内以兔内脏诱捕丝光绿蝇和大头金蝇成蝇,带回实验室,在培养箱内连续饲养,以第三代成蝇作为母蝇开始实验。用新鲜猪肉诱成蝇产卵,将所产新鲜卵移置于猪肉上,分别置于24℃、28℃、32℃的培养箱中饲养,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光周期为12:12小时。 当幼虫入土,虫体缩短,对针刺无反应,为蛹期第0天,随机挑取20头,电子天平定时称重,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对不同温度下两种尸食性蝇类蛹重与日龄的关系进行曲线拟合。 收集不同温度下两种尸食性蝇类各日龄蛹的血淋巴,按Bradford比色法测定其A595,利用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样品血淋巴中蛋白质浓度,并对不同温度下各蝇种蛹期血淋巴蛋白质浓度与日龄的关系进行曲线拟合。 对不同温度下两种尸食性蝇类各日龄蛹的血淋巴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胶浓度为12%,积层胶浓度为5%。用FR-980生物电泳图像分析系统对凝胶进行扫描,并分析各蛋白质分子量及含量的变化,选择含量随日龄呈规律性变化的蛋白质作为日龄指标,应用SPSS11.5软件建立不同温度、不同蝇种蛹期各蛋白质含量与日龄的回归模型。 结果: 1蛹重的变化 不同温度下丝光绿蝇和大头金蝇蛹重均随日龄的增加而下降,在蛹初期显著下降,之后下降趋于平缓,至蛹期末期下降加快,以三次函数曲线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而且温度越高,下降趋势越明显。 2蛹期血淋巴蛋白质浓度与日龄的关系 不同温度下,丝光绿蝇和大头金蝇蛹期血淋巴蛋白质浓度随日龄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可用线性关系拟合;而且温度越高,下降趋势越明显。建立温度、日龄与蛹期血淋巴蛋白浓度的多元回归模型,表明蛹期血淋巴蛋白质浓度随日龄的增长变化较大。 3蛹期血淋巴可溶性蛋白组成的时间特征 不同温度下,两种尸食性蝇类各日龄蛹的血淋巴中,都含有丰富的蛋白带,且各蛋白带的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一定的规律变化。 3.1丝光绿蝇 不同温度下,丝光绿蝇各日龄蛹的血淋巴中均出现17条清晰可见的蛋白带,其分子量在13~230KD之间,其中A带(230KD)、D带(85KD)、L带(28KD)、M带(25KD)和N带(20KD)的含量随着日龄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且D带是所有蛋白带中含量最高的条带。同时建立了以上各蛋白带含量与日龄的线性回归方程,均有统计学意义。 3.2大头金蝇 不同温度下,大头金蝇各日龄蛹的血淋巴中均出现15条清晰可见的蛋白带,其分子量在14~230KD之间,其中A带(230KD)、D带(78KD)、G带(38KD)和H带(32KD)的含量随着日龄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且D带是所有蛋白带中含量最高的条带。同时建立了以上各蛋白带含量与日龄的线性回归方程,均有统计学意义。 进一步对有规律性变化的蛋白带含量进行时间动态分析,建立各蛋白质含量与日龄的线性回归方程,表明血淋巴可溶性蛋白的组成及含量变化可有效用于尸食性蝇类蛹期日龄的推断,并进一步用于PMI的推断。 结论: 1不同温度下丝光绿蝇和大头金蝇蛹重均随日龄的增加而下降,其中在蛹初期显著下降,之后下降趋于平缓,至蛹期末期下降加快,以三次函数曲线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而且温度越高,下降趋势越明显。 2不同温度下丝光绿蝇和大头金蝇蛹期血淋巴蛋白质浓度随日龄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可用线性关系拟合;而且温度越高,下降趋势越明显。建立了温度、日龄与蛹期血淋巴蛋白浓度的多元回归模型,表明蛹期血淋巴蛋白质浓度随日龄的增长变化较大。 3不同温度下,丝光绿蝇各日龄蛹的血淋巴中均出现17条清晰可见的蛋白带,其中A带(230KD)、D带(85KD)、L带(28KD)、M带(25KD)和N带(20KD)的含量随日龄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大头金蝇各日龄蛹的血淋巴中均出现15条清晰可见的蛋白带,其中A带(230KD)、D带(78KD)、G带(38KD)和H带(32KD)的含量随日龄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19
本文编号:2347293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青山,李军,张兴满;温度对丝光绿蝇幼虫发育速度影响[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6年03期
2 牛青山,潘永峰,温志成,王龙;丝光绿蝇的发育速度和有效积温的实验观察及其法医学应用[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3 朱光辉,叶恭银,胡萃;第21届国际昆虫学大会上法医昆虫学论文简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4 李凯,叶恭银,胡萃;DNA分析技术在法医昆虫学中的应用[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5 王江峰,陈玉川,竞花兰,李朝晖,刘小山;法医昆虫学的发展及应用[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4年S1期
6 孙晓明;蔡继峰;应斌武;方月琴;云利兵;袁万安;高山;侯一平;;16SrDNA序列分析在嗜尸性蝇类鉴定中的应用[J];法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7 孙薇,贺福初;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新进展[J];化学通报;2005年06期
8 郑旭东,李治华,张益鹄,张书红,郭克民,葛秀峰;郑州地区初秋季节嗜尸性麻蝇生长发育规律的初步研究[J];华西医学;2005年03期
9 王江峰,胡萃,陈玉川,闵建雄,李俊涛;大头金蝇蛹发育形态学用于死亡时间判断的基础研究[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1年04期
10 赵斌,张文忠;蝇蛹呼吸角的研究[J];昆虫学报;198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凯;尸食性蝇类的分子鉴别及其发育生物化学特征用于死后间隔时间推断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47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347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