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论文化与犯罪的起源

发布时间:2018-12-14 07:17
【摘要】:文化与犯罪都起源于原始社会,说明从历史渊源上,文化与犯罪是不可分的。如果说,在文明社会犯罪在本质上是向兽性的复归,那么在原始社会,犯罪就是人类兽性的随意表露。因此,原始社会的犯罪必然更司空见惯,更被认为是社会的正常现象。由犯罪起源可知,从本源上讲,犯罪与私有制和阶级斗争没有直接的关系。私有制和阶级斗争能增加一些新的犯罪类型,能加剧某些犯罪,但不能决定犯罪的起源。
[Abstract]:Both culture and crime originated in primitive society, which shows that culture and crime are inseparable from history. If crime in civilized society is essentially a return to animal nature, then in primitive society, crime is a casual manifestation of human animality. Therefore, the crime of primitive society must be more common, but also considered a normal phenomenon of society. From the origin of crime, there is no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me and private ownership and class struggle. Private ownership and class struggle can add some new types of crime, can aggravate some crimes, but can not determine the origin of crime.
【作者单位】: 山东警察学院
【分类号】:D9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符有明;浅论民间禁忌的现代意识[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广三,吴长征;犯罪进化论[J];法学评论;2002年01期

2 马文元,任克勤;广州毒品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J];公安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3 王志强;预防犯罪规律的博弈论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李晓明;犯罪本源·犯罪起源·犯罪本质——犯罪观理论的三大支柱[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5 谭永红;经济全球化与犯罪发展态势[J];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6 刘广三,吴长征;犯罪进化论[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7 张彦;计算机犯罪的多因素分析与犯罪社会学的发展[J];社会学研究;2003年05期

8 郑杭生,郭星华;当代中国犯罪现象的一种社会学探讨——“犯罪成本”与“犯罪获利”[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4期

9 张孟英;积极探索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新机制[J];天府新论;2004年S1期

10 马姝;犯罪概念的理性分析——兼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学科关系[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友君;黄晓宁;管贤敏;任波;;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的经济、心理成因及其预防——以宁波市为视阈的实证研究[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星;论诱惑侦查[D];吉林大学;2004年

2 高维俭;刑事三元结构论[D];北京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建民;试论流动人口犯罪[D];湘潭大学;2006年

2 张海峰;妨害婚姻家庭犯罪论纲[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翁连金;论防治职务犯罪的制度建设与完善[D];福州大学;2004年

4 郑怀瑾;网络犯罪场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5 王海涛;试论对犯罪的情境预防——犯罪控制的第三条道路[D];北京大学;2005年

6 屈迎昕;青少年犯罪的文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向红;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成因及对策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毕文利;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9 王海洲;缓刑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钱斌;预防职务犯罪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世香;;“文化中队”美名扬——记甘肃省兰州市保安服务总公司第十一中队[J];中国保安;2010年07期

2 王燕飞;;《犯罪学研究导论》批判性疏议[J];刑事法评论;2010年02期

3 梁利;;探析犯罪控制途径和犯罪控制计划[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4 ;浙大法学院学生访问未教所[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1年Z1期

5 王赛;;龙勃罗梭的犯罪学思想述评[J];辽宁警专学报;2011年05期

6 叶少云;;如何树立警察新形象[J];民主与法制;2011年12期

7 王建新;;环境犯罪数量不断上升趋势预测[J];北方环境;2011年06期

8 肖轩;吴佳伟;李福;;世博璀璨贺党庆 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隆重举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难忘精彩——吴学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消防安保影像集》首发和捐赠仪式[J];新安全 东方消防;2011年07期

9 ;传销为何久打而不消?[J];今日中国论坛;2011年09期

10 张学兵;吴学华;;消防安全 宣传先行 全民教育 责任重大——写在上海全面宣贯《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之际[J];新安全 东方消防;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升;;关于犯罪概念的多向性思考[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2 李永升;;关于犯罪概念的多向性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赵廷光;;马克思主义犯罪观与传统犯罪概念[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4 李明琪;;对犯罪概念的再认识[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于阜民;;犯罪学的犯罪范畴[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应立;;农民犯罪的概念及发展趋势辨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于阜民;;犯罪学的犯罪范畴[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8 苏明月;;质疑“犯罪有益”——一个对迪尔凯姆犯罪概念的语义与逻辑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纯利;;宗教与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10 于阜民;;犯罪现象范畴论纲——兼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研究对象分野[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东营市人民检察院;紧密联系实际 预防职务犯罪[N];东营日报;2008年

2 赵宝成;无意游宦海 有志理华章[N];检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维林;经济犯罪的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远宏;犯罪学视野下的犯罪概念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韩振兴;对犯罪根源认识的再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保玲;涉税犯罪成因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4 张文山;消防改革的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5 贺劲松;职务犯罪的心理预防[D];吉林大学;2007年

6 周慧雅;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立法预防[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欧阳艳飞;刑讯逼供犯罪的危害、成因及防治对策[D];湘潭大学;2006年

8 王泽海;国际恐怖主义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9 文竹;陕西省青少年犯罪预防与治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润松;计算机网络犯罪及其侦查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78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378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9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