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文件物质成分的检验及其结论的证据价值探讨

发布时间:2019-01-08 19:31
【摘要】: 本文除前言和结论之外,正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介绍仪器分析方法。可疑文件多是通过对文件物质成分的检验来加以识别,对文件物质成分进行检验需要运用仪器分析的方法。文件检验技术中的仪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光学检验方法,按照波长范围划分为紫外区检验、可见区检验和红外区检验,分别加以介绍;二是光谱技术方法,传统的光谱分析方法很多,主要介绍了三种常用的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三是色谱技术方法,主要用于分离、识别混合物的成分,介绍了其中的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二章对笔者进行的实验及其结果进行了说明。以42种不同型号的各类圆珠笔、签字笔为实验样品,选取了LCW型文件检验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两种红外技术方法对样品进行检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后得出初步实验结果,并对两种实验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分析。 第三章对检验中使用的仪器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首先对仪器分析方法各自的性能适用特点分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对影响检验结论的诸多可能情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然后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各有所长,一种检验方法并不能解决文件物质成分检验中存在的所有问题,针对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检验方法,不同的检验方法对检验结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第四章对运用仪器分析方法进行文件物质成分检验的检验结论的证据价值进行探讨,是本文着墨最多的一章。首先对检验结论的证据效力进行了分析,,从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两方面加以说明;其次对检验结论的法定证据形式的归属进行探讨,提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将检验结论计入勘验笔录,同时探讨了仪器分析方法的运用对鉴定对象产生的影响;最后论述了文件检验结论在法庭质证、认证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确保有问题的或不可靠的检验结论不被法庭采纳和采信,以期作出正确的裁决。
[Abstract]:In addition to the preface and conclusions,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instrument analysis. The suspicious documents are mostly identified by the examination of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of the document, and the method of instrument analysis is used to test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of the document. The instrument analysis method in the document inspection technology mainly includes three parts: one is the optical inspection method, which is divided into ultraviolet region test, visible area test and infrared region test according to the wavelength range, respectively. Secondly, there are many traditional methods of spectral analysis, mainly introduced three common methods: UV-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Raman spectroscopy; The third is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 which is mainly used to separate and identify the components of the mixture. Th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re introduced.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author's experiments and their results are explained. With 42 kinds of different types of ballpoint pens and signature pens as experimental samples, two infrared techniques, LCW file tester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were selected to test the samples, and the experimental phenomena were analyzed. After reasoning, the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obtained, and the two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instrument analysis methods used in inspection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First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strument analysis method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a number of possible conditions affecting the test conclusion are analyz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n,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m, it is concluded that each instrument analysis method has its own strong points, one kind of inspection method can not solve all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amination of document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different inspection methods should be adop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ditions. Different testing method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test results.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evidential value of the test conclusion of document material composition by means of instrument analysis,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chapter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vidence effect of the test conclusion, and explains it from two aspects: the evidence ability and the proof power. Secondly, it discusses the ownership of the legal evidence form of the inspection conclusion, and puts forward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test conclusion can be counted into the examination record,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instrument analysis method on the appraisal object.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court cross-examin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of the document inspection conclusion, to ensure that the questionable or unreliable conclusion is not adopted and accepted by the court in order to make the correct decision.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D918.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荣;曾昌斌;;试论数字证据的证据属性[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10期

2 郑筱春;;论指纹证据价值[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毛建岳;李忠强;;亲笔供词的证据价值及其固定[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高毅;;足迹鉴定结论在侦查过程中的证据价值分析[J];中国司法鉴定;2009年01期

5 吴艳萍;黄昕颖;;对口供证据价值及特点的简要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6 严军;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几个问题[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刘伟兵;;现场痕迹物证保全存在的问题及加强措施[J];刑事技术;2006年06期

8 王任远;;论犯罪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问题[J];许昌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景富生;;心理测试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价值[J];社会心理科学;2009年05期

10 景富生;;心理测试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鹤彬;谭惠静;李金城;;甘肃“1947”矿区铀矿床物质成分、围岩蚀变及氧化带的研究(1967)[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2 凌斌;;计算机犯罪中电子证据概述[A];第十九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勇;刘汉东;;葛州坝坝区砂岩的结构及其力学性质[A];水电科技论文集[C];1990年

4 曲永新;张永双;;华北某水库大坝廊道沉淀物的物质成分及其成因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曹利国;黄志琦;侯新生;丁益民;;古币的X射线荧光“指纹”[A];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文集[C];1997年

6 周淑华;周志诚;刘懿莉;王进;;热分析法与红外光谱法相结合鉴别PA材料种类[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尹华仁;黄仲渊;孙景元;;几种造岩元素在不同构造部位的表现[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4)[C];1983年

8 张荣华;陈毓川;;罗河铁矿的物质成分(1975)[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9 邹天人;杨岳清;曹惠志;余文昭;姚玉堂;李义甫;孙忠良;;新疆112伟晶岩脉的物质成分、矿化特征及其成因的研究(1980)[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10 曹执庸;孙南圭;隋增震;廖永璋;;栖霞山矿床物质成分的多元统计分析[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9)[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艳;对共犯口供的证据价值分析[N];江苏经济报;2001年

2 袁瑜洁;论被告人供述的证据价值[N];江苏经济报;2007年

3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宋英辉;测谎检查的证据价值[N];检察日报;2000年

4 王翠青 张荷;依公权力制作的文书不是书证吗[N];检察日报;2006年

5 林春龙 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思考[N];汕头日报;2009年

6 阎红;破解之路没有捷径[N];大连日报;2008年

7 中国检验检疫REACH解决中心;玩具类企业如何应对欧盟REACH法规[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8 栏目主持 邓正来;当庭展示婴儿在亲子鉴定案中的运用[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王蔚佳;“蓝领”药研的“白领”梦想[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刘玉芝;准爸爸也不可滥用药[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洁;两个真菌菌株对烤烟诱香机理的初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2 雷建昌;口供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马燕芬;果味奶生产技术及果味物质在牛体内代谢机制的初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4 崔厚欣;吸收光谱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王鹏;中药四性理论构建及其现代研究方法学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邵颖;暗能量的标量场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徐立昕;高维宇宙学模型与暗能量[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刘宇平;品格证据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范忠辉;活动星系核的伽玛射线辐射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年

10 张永泉;民事证据采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惠;文件物质成分的检验及其结论的证据价值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陈慧芳;民事诉讼当事人陈述否定之否定[D];中南大学;2007年

3 周军;犯罪心理测试(测谎)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4 杜曦明;关于测谎结论证据价值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杨军;论测谎证据[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朱显有;刑事诉讼“犯罪心理测试结论”证据价值考察[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3年

7 王宾;法医鉴定结论在司法实践中的价值体现[D];山东大学;2008年

8 车丽华;论电子证据[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时会钦;利用光学多传感器阵列进行多物质成分分析的初步探索[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10 叶文;光谱法检测物质成分的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05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405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6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