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原因及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19-01-23 21:12
【摘要】: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然而,由于青少年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网络带来的青少年犯罪屡有发生,并呈上升之势。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原因并提出加强教育的策略,对于规范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杜绝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Interne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teenagers to learn knowledge, exchange ideas and leisure. However, the juvenile delinquency brought by the Internet has occurred frequently and has been on the rise since the mind of young people is not yet fully mature.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juvenile cybercrime. 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reasons of juvenile cybercrime and put forward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education, we can standardize teenagers' online behavior and eliminate and reduce the phenomenon of juvenile cybercrim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teenagers.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德育教研室
【分类号】:D91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谢冠华;网际交往与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思考[J];高教探索;2005年02期

2 刘济良;走向人文化的教育——新世纪我国教育的价值取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7期

3 黄肃杨,周晖;网络犯罪及其心理特征[J];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陈伟,陆建文;“第四媒体”与青少年伦理道德建设[J];当代青年研究;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茵;当代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表现、特点以及归因分析[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田海洋;;论地方高校的人文环境[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李瑞平;;大学生网络犯罪产生的心理原因[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4 魏娟;利用网络加强我院医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5 张春歌;浅谈当代大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余建华;;不同类型网络侵犯行为的社会影响分析[J];电子政务;2012年07期

7 徐桂芬;刘春花;;人文语境下学校教育的生命关怀[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8 程德慧;;新世纪高校德育目标探析[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年06期

9 韩铮;;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因素分析[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10 刘春花;“好教育”理念及其内涵[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方奕;;21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网络问题研究述评[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金业文;反思与建构:中国语文教育现代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李建国;教化与超越:中国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戴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王定功;人的生命价值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晶;论走向生命体验的教育[D];河南大学;2004年

2 王伟红;反思与超越:世纪之交教育批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3 刘洋;德育生活化—新世纪学校德育的发展趋势[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伟;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闫枫;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学论课程改革的理论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玉莲;精神关怀:教育本性的返本归真[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桂霞;论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历史课堂的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白秀杰;生命化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形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温俊丰;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其解决途径[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毛少华;生命美教育论[D];河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洪才;论教育学的三重视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鲍宗豪;数字化与人文精神[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张曙光;生命及其意义——人的自我寻找与发现[J];学习与探索;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应勇:网络犯罪的管辖应明确[J];中国审判;2011年04期

2 汪洋;;网络犯罪——伸向高科技背后的黑手[J];现代经济信息;2006年11期

3 黄毓毅;;论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其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4期

4 张卓玉;;论网络犯罪中的电子证据[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0期

5 宋瑜;;浅谈网络犯罪的特点和防范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07期

6 王鑫;陈结淼;;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2期

7 卢晓丽;;论网络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预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赖俊明;;青少年犯罪趋势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9 赵大程;;希望更多的青年关心和支持法律援助 赵大程副部长在“共和国部长与全国青联委员面对面”活动中的讲话[J];中国律师;2010年10期

10 李敏;;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之 于志刚:越过事实前进一步[J];中国审判;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阳阳;;我国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之立法反思与重构[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2 李成;;青少年网络犯罪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陈建民;;网络犯罪监察与防范体系建设的思考[A];第十六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4 沈惠芳;;浅析我国网络犯罪的青少年预防[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肖剑鸣;郑怀瑾;吴璐琳;;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的探讨[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徐蕾;;网络犯罪特征、成因及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对策分析[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卓翔;;网络犯罪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8 邓小刚;;青少年网络被害与防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李双其;;虚拟社会的犯罪防控[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10 杨杰;;从计算机犯罪到网络犯罪互联网对刑法的冲击[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二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重在抓要害[N];湖南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杨华;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N];贵州政协报;2011年

3 李宏民邋何积媛;给网络犯罪套上法律的缰绳[N];检察日报;2007年

4 记者 王珊;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环境[N];西藏日报;2005年

5 记者 李文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N];深圳特区报;2008年

6 李庆东;平邑打造青少年健康成长“防火墙”[N];人民公安报;2008年

7 ;迈克菲启动打击网络犯罪计划[N];中国质量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丕屹;全球“围剿”网络犯罪[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共青团贵州省委副书记 滕红;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N];贵州政协报;2009年

10 记者 朱良骏 第五燕燕 刘永新;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N];深圳特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卓翔;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王春元;公共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3 高德胜;信息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申琰;互联网的国际博弈与合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5 方清涛;中国国家信息安全与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宁;网络异常检测与溯源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朱振武;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心理美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8 李俊青;证券市场泡沫现象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张有东;网络取证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静;特大城市网络犯罪问题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付华;网络犯罪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3 丛艳华;网络犯罪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4 谢志涛;网络犯罪及其防范[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5 汪剑歆;论网络犯罪[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6 乔小会;论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确定[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琼;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郑怀瑾;网络犯罪场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9 孙立智;网络犯罪及其侦查对策[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刘宇萍;网络犯罪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414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414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f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