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国外有组织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发布时间:2019-07-14 11:49
【摘要】:有组织犯罪对国际社会构成了严重威胁,危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本文旨在对国外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作一简要介绍,以推动我国关于有组织犯罪的研究,促进对有组织犯罪的预防和遏制。
[Abstract]:Organized crime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endangers social stabi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ed crime in foreign countr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on organized crime in China and to promote the prevention and suppression of organized crime.
【作者单位】
【分类号】:D9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长井园;;有组织犯罪:日本文化的产物[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05期

2 何秉松;黑社会组织(有组织犯罪集团)的概念与特征[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守芬,汪明亮;试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与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郭永亮;;浅议团伙犯罪的成因及前置性侦查对策[J];今传媒;2010年10期

3 赵文经;洗钱犯罪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王利荣;也谈完善刑事执行法制的基本思路[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刘杰;同类型故意与过失犯罪法定刑同一的立法完善——从故意与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展开[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宋久华;;浅析醉酒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兼为刑法第18条第4款辩护[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2期

7 李海滢;;完善我国反贿赂犯罪之刑法立法的若干思考——来自国际反贿赂犯罪立法发展的借鉴[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8 宋楠;;我国资格刑研究及立法建议[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丁玉玲,宋伟卫;刑法事实认识错误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任燕红,向晓春;浅谈中外有组织犯罪的几个问题[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天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有关问题探讨[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2 莫洪宪;王明星;;中国大陆黑社会犯罪特点及其刑事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3 刘士心;;祖国三地“反黑”立法比较与内地“反黑”刑事实体立法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4 严励;;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防制对策初探[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5 苏明月;;不同平台上的不同“犯罪”——刑法中的、刑法学上的、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辨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远煌;;犯罪理念之确立——犯罪概念的刑法学与犯罪学比较分析[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7 康均心;王均平;;恐怖主义犯罪的文化解读[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8 董玉庭;刘士心;;我国三地“反黑”立法比较与内地“反黑”立法完善[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9 张天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有关问题探讨[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10 靳高风;;犯罪学学科规训与中国犯罪学的发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罗高鹏;中国东北三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蔡军;想象竞合犯理论的批判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于雪婷;受贿罪法定刑设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磊;以票控税模式下普通发票管理中的犯罪认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凤超;现代刑事司法正义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房丽;数罪并罚限制加重原则之解构[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俊华;犯罪数额累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倩倩;浅谈犯罪集团首要分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崔吉强;论不作为帮助犯[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汪晟;论抢劫不动产行为的定性[D];湘潭大学;2010年

5 季元强;论轻伤害案在检察环节适用调解机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孔鲁亚;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彦鸿;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仇鑫;一般外国籍人缓刑之我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赵玲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制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李军;论诉讼欺诈侵财行为的刑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健祥;上海地区有组织犯罪问题研究[J];政法学刊;2001年01期

2 李芳晓;;国外有组织犯罪的概念与特征[J];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3 史英英,董长印;论当前有组织犯罪的趋势及危害[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9年04期

4 常雅茹;犯罪集团的国际问题[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1期

5 史英英;浅论有组织犯罪[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卢建平,王秀梅;面临有组织犯罪挑战的刑事司法体系[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06期

7 王建民,,张滋生;试论有组织犯罪及其防治[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8 史英英;论当前有组织犯罪的趋势及危害[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赵秉志,于志刚;论我国新刑法典对有组织犯罪的惩治[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莫洪宪;有组织犯罪结构分类研究[J];河北法学;199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宏玉;;我国有组织犯罪状况与预测[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2 黄芸;;海峡两岸黑社会犯罪组织之成因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董新臣;;浅探有组织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4 刘文成;周路;;试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与治理[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董新臣;;浅析有组织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对策[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6 刘文成;周路;;试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与治理[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7 阮方民;龙一萍;;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几个问题[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8 王钧;;应然犯罪概念辨析——“黑社会有组织犯罪”的犯罪学诠释[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9 王钧;;应然犯罪概念辨析——“黑社会有组织犯罪”的犯罪学诠释[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万毅;;有组织犯罪及其对策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李晶晶 本报记者 刘金林;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N];检察日报;2009年

2 许成磊;有组织犯罪与集团性犯罪的组织性之异同[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杨书文;反恐必须与打击有组织犯罪相结合[N];检察日报;2004年

4 晋公宣;晋城打掉三个有组织犯罪团伙[N];人民公安报;2009年

5 记者 吴建友;各国议会联盟第122届大会在曼谷举行[N];光明日报;2010年

6 记者 关清 通讯员 颜颖;国际刑警组织第十次亚太地区打击有组织犯罪专家组会议召开[N];人民公安报;2011年

7 黄立;简述有组织犯罪的基本特征[N];人民公安报;2000年

8 李光明;25名打黑先锋破案680余起[N];法制日报;2007年

9 李伟(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日渐汹涌的黑色暗流[N];光明日报;2001年

10 黄少泽;对有组织犯罪问题及警务合作的对策探讨[N];人民公安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凡君;中国犯罪定量规定模式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俊平;犯罪集团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3 孔德威;劳动就业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许皆清;台湾地区有组织犯罪与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靳晓光;执政党党内民主发展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欧拉迈;西方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白春梅;中国静脉血栓患者活化蛋白C抵抗(APC-R)和抗凝蛋白缺陷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8 范今朝;权力的空间配置与组织的制度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信会;民事推定及其适用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李明辉;通向善政之途[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青;有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2 赵东巍;有组织犯罪的企业模式分析与法律防控[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昊岚;我国农村有组织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徐泳;转型期中国大陆有组织犯罪的现状分析及惩治对策[D];复旦大学;2011年

5 姚歌;中美有组织犯罪刑事立法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杨英;有组织犯罪防治的刑法规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7 李栋;反有组织犯罪特别诉讼程序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李伟;有组织犯罪论[D];郑州大学;2001年

9 彭峥嵘;有组织犯罪与黑市之关联初探[D];湘潭大学;2002年

10 陆梅英;我国有组织犯罪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14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514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1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