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基于虚拟尸检技术推断死亡时间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6 20:18
【摘要】: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是法医病理学科研和实践中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PMI推断是由诸多子系统有机结合的复杂、综合系统,各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这给法医学实践中推断PMI带来极大困难。大多数情况下,综合利用尸斑、尸僵、体温等指标,基本可以得到有关早期PMI推断的可靠结果。但对于晚期PMI推断的研究,受尸体腐败的影响,常规的检测方法难以对尸体进行检测,无法建立相应的PMI推断方法。从上世纪70年代,法医学研究者已运用许多化学方法,对多种生物检材进行检测(如全血和血清、脑脊液、玻璃体液、骨骼肌、肝脏等),以改进有关PMI推断的精度和广度。对于处于晚期死亡时间内的尸体,特别是已发生腐败的尸体,如何建立一套客观的、重复性好、可定量分析的推断PMI的研究方法,一直是法医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难题。但到目前为止,对晚期PMI的推断国内外尚无公认的简易实用、准确可靠的推测方法。 在自然条件下,尸体虽然受各种理化、生物因素的影响,各脏器组织结构在死亡后迅速自溶、腐败。但在大体上还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存。因此,利用处于晚期PMI段内尸体上残留的组织样本,是进行推断PMI研究的突破口。利用先进的手段对残存脏器样本,进行形态学及尸体化学观察,将是拓展PMI推断研究的有效方法。随着影像学技术手段的迅猛发展和成熟,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波谱检测(magnagi c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等非介入性数字化检查手段,已可以对脏器进行形态及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影像学检查手段技术具有快速、无创、客观、数据易保存的特点,目前已在法医病理尸检中运用。由于它有别于传统经典尸检方法,被称之为“虚拟尸检”(virtopsy,virtual autopsy)。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现,在法医病理学实践中虚拟尸检有其广阔的运用前景。它可以在不破坏尸体完整性的前提下,获取各种情况下尸体形态及尸体化学等相关的数字化信息。通过虚拟尸检,可以建立有关PMI推断研究的客观准确、简便实用、重复性好的的定量研究方法。并能有效的拓展PMI推断研究的精度和广度。 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在前期有关早期PMI推断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虚拟尸检技术(MRS,CT),对尸体腐败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和尸体化学变化进行检测。通过建立相关死亡动物模型,建立相关检测方法,分别进行高分辨率MRS及螺旋CT检测。 第一部分研究:利用31P-MRS、1H-MRS,对空气栓塞致死大鼠模型的脑组织死亡代谢成分的变化进行检测,分析其中磷谱及氢谱中代谢成分的变化;探讨利用死亡后脑组织各种代谢成分的变化,进行PMI(特别是晚期PMI)推断的可行性。通过研究发现在磁共振波谱检测中,磷谱的变化主要在动物死亡24h以内,反映脑组织中能量代谢的变化;氢谱的检测可以持续到组织消失之前(本研究中只在死亡后0~240h内进行了研究),反映脑组织腐败过程中的代谢变化。本研究对死亡后脑组织氢谱检测所显示代谢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并通过曲线优度拟合建立有关PMI推断的回归方程。本研究认为利用'H-MRS检测的虚拟尸检,对于推断晚期PMI具有重要意义。氢谱中显示的乳酸、丁酸等多种代谢产物均可进行晚期PMI推断研究。 第二部分研究:在尸体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利用普及率相当高的螺旋CT,对大型动物新西兰白兔死亡后的变化进行虚拟尸检检测。通过基于螺旋CT检测的虚拟尸检,探讨利用死亡后尸体组织脏器形态学变化进行推断PMI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空气栓塞致死新西兰白兔死亡后到白骨化全程进行监测的研究发现,在动物死亡后有多个脏器变化的数据可以用来推断PMI,特别是晚期PMI。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可能准确进行PMI推断。 通过高分辨率MRS及螺旋CT的检测,本研究认为利用基于MRS检测、螺旋CT检测的虚拟尸检技术,进行PMI推断是可行的。本研究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在大型动物及人尸体上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并为今后的虚拟尸检研究指示研究方向,为构建有关PMI推断综合系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首次将基于影像学检查的虚拟尸检技术,带进有关PMI推断的研究领域。利用MRS、螺旋CT从尸体化学及组织脏器形态学变化进行研究,全面探讨虚拟尸检技术在PMI推断研究中运用。目前国外学者已开展虚拟尸检的检测,但相关研究多限于个案的报道,没有有关PMI推断的系统研究。2)本研究首次将高分辨率MRS检测引入法医学研究中,对利用磁共振波谱检测结果,进行PMI推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对死亡后脑组织中代谢成分进行定量研究,为今后展开利用临床磁共振仪进行虚拟尸检研究指示研究方向,并为其提供了相应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3)本研究将螺旋CT扫描及相关重建技术引入法医学研究中,构建利用螺旋CT检测结果,进行PMI推断做了有益的探索。利用螺旋CT获取的死后重要脏器的面积变化、CT值变化及重建图像,构建相应回归方程进行PMI推断的研究,为今后展开利用螺旋CT在人尸体上进行虚拟尸检研究,指示了研究方向,并提供了相应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本研究受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基于磁共振波谱的死亡时间推断研究,编号:20040487049,2004年)资助。已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相关文章5篇,已接受待发表论文3篇。 第一部分基于磁共振波谱检测推断死亡时间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 适用于磁共振波谱检测的死亡动物模型构建 目的建立重要脏器无机械性损伤、致死因素单一且量化、无药物影响的大鼠死亡模型。方法通过在10秒钟内向大鼠尾静脉注入2ml空气,造成大鼠空气栓塞死亡模型。结果本模型建立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注入空气的体积和速率。其操作方法简单、建模成功率100%,可确切造成各体重组大鼠的迅速死亡,且无重要脏器的机械性损伤。结论此动物模型,各脏器及组织中不含外源性药物成分,不会对磁共振波谱检测结果造成干扰。为进行基于磁共振波谱检测的虚拟尸检进行PMI推断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死亡模型。 实验二 31P MRS、1H-MRS检测脑组织死后变化推断死亡时间的实验研究 目的利用31P-MRS、1H-MRS检测脑组织死后代谢成分变化,探讨利用磁共振波谱检测结果,进行PMI推断的研究方法。方法通过空气栓塞处死成年大鼠;于动物死亡后0-240h内,摘取不同死亡时间组大鼠的全部脑组织,迅速置于液氮速冻;脑组织充分粉碎碾均后,每只动物称取1g脑组织粉末,制备高氯酸提取物;所得冻干粉溶于D20,分别用DSS和H3P04作为内标和外标,进行1H和31P磁共振波谱(MRS)检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脑组织高氯酸提取物的磁共振波谱分辨率良好,31P-MRS在死亡后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死亡后24h以内;利用Pi、磷酸单脂的结果,可以进行死亡后24h内的PMI推断;其它物质如ATP、PCr、ADP等代谢物质变化迅速,只适合在0-12h内进行PMI推断的研究。1H-MRS检测结果显示,动物死亡后脑组织中多种代谢成分呈规律性变化。包括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乳酸(Lac)等的消失;丁酸(But)、异丁酸(iBut)、游离三甲基铵(fTMA)等的产生。Naa、Cr等物质,在动物死亡后初期即快速下降。Lac、Asp等代谢物质先上升再下降。But、iBut、fTMA、Ace等新生物质,出现后含量持续上升。大鼠死亡后60h是脑组织中多种新生代谢物质出现,及脑组织中原有化学物质接近消失的重要时间点。在动物死亡后,脑组织代谢过程中出现的But、iBut、fTMA、Ace等新生物质,及脑组织中Naa、Cho、Cr、Lac等消失的原有化学物质,对于推断PMI,特别是晚期PMI有重要意义;它们与死亡时间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结论利用磁共振波谱,可以准确监测大鼠死亡后脑组织代谢成分的变化。死后大鼠脑组织磷谱的检测主要用早期PMI推断。死后大鼠脑组织氢谱检测具有重要法医学意义,利用脑组织中产生和消失代谢物质,进行推断PMI的研究,可极大的拓展有关PMI推断研究的时间区段。在氢谱检测中死亡后60h是死亡大鼠脑组织代谢过程中的重要时间点,它预示着脑组织进入快速腐败阶段。死后大鼠脑组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新生物质,及消失的化学成分是进行PMI推断(特别是晚期PMI)的有效指标。利用基于磁共振波谱检测的虚拟尸检技术,进行PMI推断研究有其广阔的运用前景和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第二部分 基于螺旋CT的虚拟尸检推断死亡时间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 基于螺旋CT检测脑组织死后变化推断死亡时间的实验研究 目的利用基于螺旋CT的虚拟尸检技术,动态观察空气栓塞致死新西兰白兔颅脑的数字化信息,建立通过脑组织CT值、脑组织/颅腔面积比变化推断PMI的方法。方法通过耳缘静脉注射空气,建立新西兰白兔死亡模型;于死亡后0~120h,运用CT进行头颅平描;选取颅顶层面测定脑组织CT值、脑组织/颅腔面积比。结果死亡后兔脑组织CT值呈双峰样上升、脑组织/颅腔面积比呈不断下降趋势;建立与死亡时间的回归方程:CT值=47.4780-0.1768T+0.0049T2(T/h,CT value/HU)、面积比=99.7368+0.3098T-0.01 18T2/100(T/h)。结论CT扫描检查可准确显示兔脑的死后变化;脑组织消失之前,综合运用CT检查指标可用于准确PMI推断。 实验二 基于螺旋CT检测腹腔死后变化推断死亡时间的实验研究 目的利用基于螺旋CT的虚拟尸检技术,采集空气栓塞致死新西兰白兔腹腔的数字化信息,建立通过新西兰白兔死亡后腹腔/椎骨面积比的变化推断PMI的新方法方法建立新西兰白兔空气栓塞死亡模型;动物死亡后0~240小时间,运用螺旋CT进行全身扫描;选取第四腰椎(L4)层面图像进行分析。计算L4层面上腹腔/椎骨面积比。结果动物死亡到腹壁破溃前,CT检查L4层面图像中腹腔含气量面积不断增加。腹腔/椎骨面积比不断增大,直至PMI=108h。在PMI=120h,腹壁破溃。此后,腹腔/椎骨面积比总体趋势是减小但波动较大。起初由于腹腔中腐败气体溢出,腹腔/椎骨面积比减小;在PMI=144h时,腹腔/椎骨面积比又有所增加;此后腹腔/椎骨面积比不断减小,直至实验结束。利用面积比推断腹壁破溃之前PMI的回归方程为:面积比(腹腔/椎骨)=19.758+0.1951T+0.0012T2(T/h, R2=0.993F=482.42,PMI=0-108h)结论利用基于CT检查的虚拟尸检获取L4层面图像可以准确反映新西兰白兔死亡后腹腔的变化。利用腹腔/椎骨面积比可用于腹壁破溃前PMI推断的研究。 关键词:法医病理;法医放射;兔;腹腔;CT;死亡时间;虚拟尸检 实验三 基于螺旋CT检测肝脏死后变化推断死亡时间的实验研究 目的利用基于螺旋CT的虚拟尸检技术,采集的空气栓塞致死新西兰白兔肝脏的数字化信息,建立肝脏CT值及肝脏面积进行PMI的新方法。方法通过耳缘静脉注射空气,建立新西兰白兔空气栓塞死亡模型;动物死亡不同时间点(0,12,24,36,48,60,72,84,96,108,120,132,144,156,168,180,192,204,216,228,240h),运用螺旋CT进行全身扫描;利用第一腰椎(L1)层面CT图像,对肝脏死亡后CT值、肝脏/椎骨面积比进行计算,并与PMI进行曲线拟合建立相关回归方程。结果基于螺旋CT的虚拟尸检发现,肝脏最先发生CT值的变化,并随着PMI延长CT值逐渐下降;在PMI=108h到达最低值。此后CT略有上升后再次下降。在PMI=180h,CT已无法进行CT值的检测。肝脏死后肝脏/椎骨面积比,在动物死亡后最初0-48h变化不大。在PMI=48h以后,面积比迅速下降。在PMI=132h,CT图像上显示肝脏的面积有轻微增加,而后又开始下降。在PMI=180h,肝脏消失。利用CT值、面积比与PMI建立优化回归方程分别为:肝脏CT值=100.773-1.6026T+0.0018T2(CT值/HU,T/h,F=41.18,R2=0.882),肝脏/椎骨面积比=18.9310-0.1 181T+0.0002T2(T/h,R2=0.894, F=50.68)。在研究过程中,在CT图像上发现肝脏腐败过程中出现的重要征象——肝内胆管充气征。它在PMI=48h的肝脏CT图像上出现,它出现后肝脏面积迅速减小。当肝脏实质中出现腐败气体后,此征象逐渐消失。结论基于螺旋CT的虚拟尸检,可以全面采集肝脏死后变化的相关信息;肝脏的CT值、肝脏/椎骨面积比可以准确推断PMI;这两指标极大地拓展了晚期PMI推断的研究时间区间。基于螺旋CT的虚拟尸检技术,采集尸体信息进行PMI推断研究,具有传统经典尸检无法比拟的优势。肝脏死后肝脏/椎骨面积比,能准确反映脏动物死亡后肝脏体积的变化规律。肝脏CT图像上出现的肝内胆管充气征,对预示肝脏进入快速腐败阶段具有重要法医学意义。
【图文】:

颅脑CT,图像


PMI=24h,颅脑CT图像Figulel, CTimageofbrain,PMI=24h图2,PMI=36h,颅脑CT图像FigureZ, CTimageofbrain,PMI=36hCr,吐回别犷欲。0f盯。办种璐舞御价汾德铃甘矛梦,夕砖,羚“一井*。。,qu急连纯咬主亡\货呼\蟹李令+_,夕b轰。了,。d弓立豆“,“‘众墉dr色1主之,宁‘一.娜一咬套分之幼姆铆脚i动暇神P盯广b刃省哪未一一,冲专之争啼羚麟垂钾t盆宁瑰工几。蟹

颅脑CT,图像


PMI=24h,颅脑CT图像Figulel, CTimageofbrain,PMI=24h图2,PMI=36h,颅脑CT图像FigureZ, CTimageofbrain,PMI=36hCr,吐回别犷欲。0f盯。办种璐舞御价汾德铃甘矛梦,夕砖,羚“一井*。。,qu急连纯咬主亡\货呼\蟹李令+_,,夕b轰。了,。d弓立豆“,“‘众墉dr色1主之,宁‘一.娜一咬套分之幼姆铆脚i动暇神P盯广b刃省哪未一一,冲专之争啼羚麟垂钾t盆宁瑰工几。蟹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凤英;许树棠;刘汝俊;左连富;郭建文;;死后不同时间的组织细胞DNA含量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9年04期

2 刘良,彭东兵,邓伟年,刘亚玲,刘艳,李劲军;大鼠脑细胞DNA含量与死亡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3 张艳苓,邓小军,卢延旭,孙双龙,王庆丰,惠军成,宋春阳;人离体肝组织胺类产生与死亡时间和环境温度的关系[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4 韩丽梅,刘兴本;多层螺旋CT诊断颅底骨折及其法医学应用价值[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5 罗光华,陈玉川,成建定;死后细胞核DNA含量测定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6 张喜成;头部CT扫描在法医学颅脑损伤鉴定中的作用[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4年S1期

7 肖坚;张会霞;骆昌政;朱少华;刘良;;新西兰白兔死亡后颅脑CT检查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8 陈禄仕;尸体腐败程度与死亡经过时间的实验研究[J];法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9 刘良,林乐泉,刘艳,刘亚玲,张力,邓伟年;大鼠脾细胞DNA含量与早期死亡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研究[J];法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10 李宗会,秦光明,赵以诚,李晓玲,董星廷,李光晓;春季尸体腹腔腐败气压在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中的应用研究[J];法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本文编号:2527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527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7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