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养人员权利及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6.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轶;;刑罚目的的实现与缓刑、减刑、假释立法的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刘玲伶;;章程对公司对外担保的效力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韩轶;刘雯;;刑事政策与刑罚目的关系论——兼析“两少一宽”的民族刑事政策[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4 赵运锋;;刑事政策对刑法解释的影响及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5 马特;;人格权与宪法基本权关系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彭凤莲;略论传染病防治失职罪[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屈茂辉;张彪;章小兵;;产权概念的经济学与法学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孙宪超;;大陆法系民法对罗马法错误制度的继受及中国民法中的重大误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9 马驰骋;;论行政指导的再完善——以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导入为进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黄明光;;论我国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国际公约视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秉志;阴建峰;;新中国刑法立法60年——以影响刑法立法的客观范畴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谢天成;;论起诉裁量权制约机制的完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张朝霞;王志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中论检察机关的刑事政策改进[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谢望原;邹兵;;试论民事赔偿对不起诉的影响和具体适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黄秋生;姚石京;;刑事和解与检察工作[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丁英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姚轩鸽;;税收伦理问题初探[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泉生;何晓榕;;生态人与法的价值变迁[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勋华;水电工程移民权益保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孙建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闻莺;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伦理学术研究的现状与思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周恬;中国体育道德失范的发展过程、成因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晓燕;公益征收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耿如昕;反思与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f,
本文编号:2542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542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