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透视复合罪过的心理机制

发布时间:2019-10-02 05:57
【摘要】:复合罪过是对传统的犯罪主观心理状态理论的一个新的探索。作者运用类型学方法论来分析和论证这一提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从认识的模糊性,意志的缺失性,情感的矛盾性等特征透视复合罪过的心理机制。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为波;放任包括不希望的态度[J];法学;1999年11期

2 储槐植,杨书文;复合罪过形式探析——刑法理论对现行刑法内含的新法律现象之解读[J];法学研究;1999年01期

3 李兰英;对“放任”的考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02期

4 刘为波,牛克乾;放任的心理定性[J];政治与法律;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晶,赵静;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刘大元;挪用公款罪共犯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付强;;论犯罪特征之间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阳冠华;;谈《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材及教学方法改进[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史小婕;;玩忽职守罪主体的界定[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孟庆华;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停止形态问题探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马凤春;;“刑事处罚”与相关概念辨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邓斌;;犯罪客体构成性地位辨析——兼述犯罪故意的定义[J];北方法学;2007年03期

9 赵秉志;;论不能犯与不能犯未遂问题[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10 陈建旭;;日本证券法之操纵市场罪及其借鉴价值[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朝霞;王志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中论检察机关的刑事政策改进[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甄贞;;刑事和解的理念及在我国的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焦艳鹏;;环境犯罪概念的再定义——兼论环境犯罪法律关系的构建基点[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熊姝丹;;浅析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完善[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5 鲍蓝天;;探析复合罪过形式[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6 陈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7 李伟;;关于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的几点思考[A];湖南省第十届公安理论研讨会“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课题论文集[C];2008年

8 严励;;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秩序观的历史流变[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9 谢望原;白岫云;;加入WTO后我国刑事政策的调整与革新[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10 卢建平;叶希善;;犯罪分层与刑法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向东;基准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肖晚祥;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李林;危险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董文蕙;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军;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谈在祥;医疗事故罪司法认定疑难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彭慧玲;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马朗;犯罪的二次性违法属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黄巧琳;律师伪证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罗静深;论间接故意的意欲要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单莹;玩忽职守型渎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慧敏;聚众犯罪主体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卢苇;我国死缓适用标准的实证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金懿;论刑法中的错误与共同犯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仙,丛大川;情感在认识中的作用[J];党政干部学刊;2003年07期

2 陈利;;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犯罪的特点[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邓翠菊;毛泽东诗词美育功能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任国库;复合罪过形式的点滴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02期

5 李兰英,任国库;透视复合罪过的心理机制[J];河北法学;2004年02期

6 刘燕玲;深化认识 突出特点 提高工程项士培养质量[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张宝荣;关于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中国化的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李世伟;;与时俱进地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11期

9 廖策;;深化对立法听证制度的认识[J];沈阳干部学刊;2011年01期

10 卫国珍;;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J];黑河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雄芳;曾德友;;浅谈对提高执行力的几点认识[A];中南片2007年烟草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吕修林;陈秀芳;董艳红;李敏;;对电子病案的认识[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刘起贵;;苗医对自然疗法的粗浅探讨[A];全国首届侗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4 宋锡庆;闫民;;浅析有形建筑市场的建设和管理[A];七省市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6年

5 黎旭升;;如何认识新闻图片的视觉冲击力[A];快门,为构建和谐社会奏响——第十一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军;王成;;提高企业执行力的有效途径[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7辑)——第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07)论文集[C];2007年

7 卓成金;;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课堂上自由飞翔[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8 胡秋贞;;对统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认识的浅谈[A];湖北省中、小水电建设与管理专委会成立大会及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论文集[C];2004年

9 胡秋贞;;对统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认识的浅谈[A];湖北省中小水电建设与管理专委会成立大会资料汇编[C];2004年

10 严秀芳;;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输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斌;情感与表现[N];新疆日报(汉);2001年

2 叶润;老年人情感的六大误区[N];陕西科技报;2000年

3 吕健;音乐:情感的表达与沟通方式[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鲁勤;浅议电视新闻播音员情感的把握[N];中华新闻报;2001年

5 吴芬;什么是情感变态[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6 刘亦学;从情感上走进新的生活[N];中国老年报;2000年

7 广州市八一学校 童德珍;学习英语的情感与氛围[N];广东科技报;2000年

8 通讯员 仇善文 记者 孙覆海;“情感工程”让外企工会活起来[N];工人日报;2000年

9 张笑天;情感的寄托[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陈晓华;请用情感与学生交流[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海龙;中国城市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秀金;日常生活和新时期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许晓晴;中古隐逸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李滟波;中国创世神话元素及其文化意蕴[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玉芳;持续性社会事件认知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妍妍;卢梭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李素云;明清西医东渐背景下经络理论的解读[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8 杨辉;“移风易俗”命题考源[D];浙江大学;2005年

9 刘尚明;绝对价值观念如何可能?[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张小开;多重设计范式下竹类产品系统的设计规律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森;即时通讯工具对人际关系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2 付国辉;论情感在生产劳动中的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查伟东;教师情感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云仙;数学学业不良儿童的估算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沈素玲;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和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庾泳;同性恋人群的生存状况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王浪;高职《畜产品加工》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8 胡佳音;材料在导视系统设计中的运用[D];四川大学;2005年

9 苏科;英汉习语的认知语言学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李仕红;探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及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44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544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4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