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暴力文化与暴力犯罪

发布时间:2020-01-22 10:25
【摘要】:暴力文化是反映暴力行为发生过程、后果及暴力行为规范的文化,属亚文化范畴,具有多样性、凶残性、欺骗性等特征,是诱发暴力犯罪的“加速器”。因为它能为暴力犯罪提供诱发氛围、价值取向、社会暗示和模仿范本等,所以,要控制暴力犯罪,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遏制暴力文化泛滥,同时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消解暴力文化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翔;;女性犯罪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2 王道春;;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以防范外来暴力犯罪侵害为视角[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萧易;;网游带来的“犯罪灵感”[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0年11期

4 马加民;柳永;;浅谈报复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预防[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靳高风;;从“天下无贼”到“天下有贼”和“天下少贼”——从影片《天下无贼》看当前社会的犯罪预防[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4期

6 汤印大;廖梦园;;当代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及预防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7 李梅;;论犯罪的传染性——以校园血案为分析样本[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丛梅;;暴力重新犯罪行为特点及成因实证分析[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年06期

9 阮维;;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成因及预防措施[J];知识窗(教师版);2011年07期

10 郭星华;曲麒翰;;纠纷金字塔的漏斗化——暴力犯罪问题的一个法社会学分析框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建学;;暴力犯罪行为的特点、控制和矫治[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2 刘永林;;6例自杀式犯罪检验分析[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二)——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4年

3 杜雄柏;王广聪;;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生成机制——基于湖南省X市32个寻衅滋事案例的实证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王彬;李宝花;胡峻梅;胡泽卿;林勇;;精神障碍患者涉嫌暴力犯罪的特征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宋欣;周欣;洪云;付立民;谢天壬;赖万中;陈学锋;邹娜;胡铭;朱显有;马龙虎;古源;秦新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生物学及其他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6 徐小媛;;传媒暴力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徐小媛;;传媒暴力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8 李s,

本文编号:2571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571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f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