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害案件中女性被害人的调查访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鹏展;性犯罪被害人沉默之研究[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孙仁丕;对强奸被害者的社会保护[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泳;;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价值及建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白建军;;从犯罪互动看刑罚立场[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3 陆诗忠;;恢复性司法“中国化”之制度抗衡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4 魏在军;王薇;;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论纲[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刘东根;恢复性司法及其对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借鉴[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李慧英,孙桂丽;谈刑法对被害人的保护[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杨晓玲;杨晓燕;;刑事被害国家补偿再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孙利国;;被害人过错影响量刑的依据及其法定化的实现[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程杨;;“慎刑慎杀”政策下的国家补偿制度之价值分析[J];才智;2009年01期
10 刘洁辉;对被害人获得刑事损害赔偿权利的思考[J];长白学刊;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弘;陆晶晶;;国外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2 孙文红;王振峰;;论犯罪暗数与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3 李艳霞;;倡导恢复性司法 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4 王立锋;;论社区矫正中的犯罪人与被害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5 孙晶;;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彭俊;;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董士昙;;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及其建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林维;汪承昊;;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刑事政策蕴含[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方明;李戬;;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理论分析及制度构建——以刑事诉讼过程中的检察环节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冯卫国;刘莉花;;对我国构建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若干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董文蕙;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耀彬;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盛长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吴淼;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 孙文红;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司法理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苗京平;刑事司法国际合作原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冉;论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魏巍;我国刑事被害人保护救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樊耘昀;未成年人被害类型与保护性对策刍议[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胡s,
本文编号:2586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586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