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温州市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的政府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5 08:37
【摘要】:温州市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日渐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加大政府干预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矫正治理,是遏制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本文从近几年来温州市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入手,分析出当前温州市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现状和特点,根据温州市近几年来在治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方面政府干预的实践,全面归纳总结出经验、做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温州市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的政府干预对策建议。针对温州市各个地区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政府干预现状分析开始入手,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温州市政府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的干预,包括规范校园教育、净化社区环境、加强制度建设、主导安置帮教工作、加强司法矫正工作。之后总结温州市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的政府干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政府部门间协作配合效率较低,二是对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教育管理呈无序状态,三是引入社会力量预防格局还未形成,四是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专项资金投入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治理监管不力、未成年人自身法制观念淡薄、引入社会力量协同预防意识不强。本文对温州市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政府干预的分析研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分析,抽丝剥茧,揭示出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的启示,对进一步加强温州市政府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干预提出了五点对策建议:一是健全政府部门间社会联动协作机制,二是不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三是引入社会力量形成安置帮教工作网络,四是加大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专项资金投入,五是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监控。本文从温州市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的政府干预现状着手研究,论文根据大量的温州市内部数据、总结材料、调查走访及真实案例等反映出的背后问题,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意见建议。本文的创新点是:现今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论文和研究多,但是鲜见从政府干预角度研究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学术论文及相关成果。此外,本文根据温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现状,提出温州市对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犯罪预防的政府干预建议,着重挖掘温州市政府在对该类特殊人群教育方面的不足,从而提出建设性意见,有较强的针对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17.6
【图文】:

研究思路,未成年人犯罪


图 1-1 研究思路图析与规范性分析相结合。运用理论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因访谈收集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当前温州市在未成预途径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更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实相关结论。究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及国内举措相关文献进行了收集、调查、分析和研究,对未成年犯罪人犯罪、政府干预、政府干预和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关系等概和外延,更明确本文研究主题。演绎相结合。针对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政府干预在未成年人犯罪种文献理论以及国内外未成年人犯罪中政府的具体实践,我们进行归纳整合,然后用演绎的方法有效地将理论应用于我国预预研究中。交流总结

统计图,温州市,常住人口,统计图


3.1 对温州市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政府干预现状的调查温州市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城市。近年来温州市外来人口回流返乡现象逐步显现,2017年末温州市常住人口为921.5万人,比上年增加4万人(如图3-1所示),2017年温州人口出生率为13.7‰,比2016年提升0.5‰,继续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位列第一。据悉,2017年温州市户籍人口从818.38万人增加到824.55万人,6.17万人的增量中绝大多数是新生儿,新温州人落户比例高。近年来,温州市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温州市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一直采用“政府干预为主导、社团独立运作、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整体理念

领导小组,温州市,政府,成员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温州市按照上级要求组建了以团委为主要牵头单位,民政局、教育局、妇联、法制办、人保局、司法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为成员单位的未成年人综合治理委员会犯罪预防工作领导小组(如图3-2所示),在村里设置居(村)委会犯罪预防工作小组、街道乡镇预防工作机构,协调各职能部门引导社会预防犯罪团体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未成年人综合治理委员会犯罪预防工作领导小组涉及多个部门,领导小组要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协调配合、做好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的责任,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并检查实施情况;各级民政部门应当研究制定未成年人犯罪预案,此外还需制定政策法规和工作规则,组织培训指导地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行政教育部门负责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特别是回到原籍的学生,要及时接纳入学,并提供应有的教育福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静;王全权;;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原因及对策分析——以犯罪心理学为视角[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年08期

2 陈大为;;法治政府视角下未成年人犯罪的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3 赵国玲;徐然;;北京市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实证特点与刑事政策建构[J];法学杂志;2016年02期

4 储殷;;当代中国“校园暴力”的法律缺位与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01期

5 刘艳红;李川;;江苏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地方立法的实证分析——以A市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和预防现状为调研对象[J];法学论坛;2015年02期

6 廖新兰;罗倩;;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其预防——渝东南地区未成年人犯罪调研报告[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7 丁寰翔;庄华忠;;高校法学教学管理中的若干思考[J];湘潮(下半月);2014年02期

8 关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础在家庭[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年02期

9 顾华详;;论社会管理视域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措施[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刘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未成年人犯罪新态势下的践行[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辉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政府预防与控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国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姜晰妍;温州市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积分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7年

2 柳文思;未成年人安置帮教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3 张杜;赫希社会控制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4 龚建荣;论我国量刑程序的重构[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序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56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756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e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