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测谎制度的发展过程对我国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美国测谎制度的发展过程对我国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是否采信包括测谎结论在内的科技证据 ,美国经历了由弗赖伊判例所确立的“普遍接受”标准向达伯特判例所确立的“综合观察”标准的转变 ,这标志着美国的测谎制度日渐成熟。目前 ,我国的测谎实践基本上无章可循 ,因此 ,应借鉴美国的做法 ,结合我国测谎实践的现状与不足 ,制定规范测谎实践的法律、法规。在该法律、法规中 ,应该明确规定测谎结论的证据属性为鉴定结论 ,并在规定测谎人员专业素质与诉讼地位的同时 ,建立统一的测谎操作程序。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测谎制度 测谎结论 鉴定结论
【基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振兴科研基金资助
【分类号】:D918.5
【正文快照】: 自1 991年以来,测谎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的刑事诉讼中,从效果上来看,测谎仪对破获并公正审判一些重大的疑难案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测谎仪的国家,其测谎制度以及相关理论已经比较成熟,而测谎仪在我国只是一件“舶来品”,因此,考察美国测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戬;论测谎证据[J];法学;2000年11期
2 张亮,刘桂红;测谎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孔卫新,刘江春;论测谎结果作为刑事证据应该缓行[J];政治与法律;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家弘;;论职务犯罪侦查的专业化[J];中国法学;2007年05期
2 曹振海,宋敏;量刑建议制度应当缓行[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胡勤春,李琼翠;口供运用之现实考察[J];咸宁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侯明;浅析我国刑事诉讼构造理论与现实[J];西藏发展论坛;2004年06期
5 胡常龙,张曙;论证人刑事责任豁免制度[J];政法论坛;2003年04期
6 蒋丽华;侦查程序中律师帮助权若干问题研究[J];政法论坛;2003年05期
7 朱孝清;;侦查讯问时律师在场之我见[J];人民检察;2006年10期
8 袁志;试论不起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袁荣林;关于确立侦查讯问中律师在场权制度的构想[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张玉镶,郭华;侦查程序的性质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丽华;;辩护律师在侦查程序中的权利问题研究[A];中美“律师辩护职能与司法公正”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顾永忠;;从审判中的辩护走向侦查中的辩护——律师在侦查中的诉讼地位和作用考察分析[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刚;诱惑侦查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王彬;论刑事搜查[D];四川大学;2007年
3 谢小剑;公诉权制约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杨波;法律事实建构论[D];吉林大学;2007年
5 陈龙环;秘密侦查中的取证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蒋开富;侦查策略正当性原理[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高峰;刑事侦查中的令状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魏健;刑事诉讼之宪政视角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李菁菁;侦查程序诉讼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张品泽;人本精神与刑事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松林;论我国审前羁押的司法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扈炳刚;和谐视野下刑事不起诉的理性思考和现实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邓岩;同步录音录像制度运用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4 王莉;试论我国公安侦查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安徽大学;2007年
5 刘碧波;相对不起诉裁量制度的适用与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6 顾杨;刑事审前程序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法律思考[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7 彭军海;不诉裁量听证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8 左学静;法官视野下我国刑事辩护制度改革的思考[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9 王冉;我国刑事诉讼的启动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焦元章;论辩护律师诉讼地位的独立性[D];湘潭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戬;论测谎证据[J];法学;2000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家弘;;美国测谎业一瞥[J];法学杂志;1984年03期
2 郭建成;对测谎仪讯问法的认识及有关法律问题的探讨[J];公安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3 沈廷n\;我省运用测谎技术破获多宗重大疑难案件[J];广东公安科技;1999年04期
4 查恒兴,吴春峰;测谎结论证据价值分析[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5 廖明;测谎技术在犯罪侦查中的运用[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6 何家弘;测谎结论与证据的“有限采用规则”[J];中国法学;2002年02期
7 ;法学研究动态[J];法律适用;2002年09期
8 陈结淼;论测谎技术与测谎结论的法律地位[J];科技与法律;2002年04期
9 彭勃;测谎与摄影技术作为侦查手段的法律问题[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罗江华;测谎技术运用中的证据学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本报记者孙继斌;测谎仪没有那么灵[N];法制日报;2002年
2 吴丹红;切莫盲从误用测谎技术[N];检察日报;2003年
3 王秋峰 丁建国;测谎结论不能作为证据使用[N];检察日报;2003年
4 顾晓威 张胜;测谎仅参考 证据才定案[N];法制日报;2004年
5 朱泳武;民案审判用上测谎仪[N];解放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赵南坚 实习生 郑杨 黄萍 陈玫;民事诉讼,能用测谎仪吗?[N];南方日报;2004年
7 顾晓威 张 胜;测谎结论不能成为定案证据[N];人民法院报;2004年
8 胡金泉 商栋;“借款15万”为何不用还?[N];江苏法制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秋峰;刑事诉讼中的测谎技术和测谎证据[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方海明;论测谎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测谎制度的发展过程对我国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77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