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讯问语言的人际意义——评价理论之“介入系统”视角
本文关键词:警察讯问语言的人际意义——评价理论之“介入系统”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系法律语言学研究,运用评价理论所建构的警察讯问介入系统,分析三起刑事案件的讯问笔录,并阐释警察在讯问不同类型的犯罪嫌疑人时所采用的介入模式和所体现的人际意义,即立场、态度和观点。此项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人际意义的调节来实现讯问的程序正义,以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对特殊类型犯罪嫌疑人,尤其是家庭暴力受害人造成二次伤害。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关键词】: 警察讯问 人际意义 介入系统 对话延展 对话紧缩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项目批准号:06JJD740006)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批准号:05K-04)
【分类号】:D918
【正文快照】: 1.引言警察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法律赋予警察的权力和职责,是法定的诉讼程序。如何做到讯问的实体正义(substantive justice)和程序正义(procedural justice)是法学界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徐美君2003,毕惜茜2004,等)。保证实体正义和程序正当都离不开语言,故警察讯问的语言问题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杜碧玉;中国民事判决书的人际功能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王振华;法庭交叉质询中的人际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情态”视角[J];外语学刊;2004年03期
3 徐盛桓;疑问句的语用性嬗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04期
4 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5 袁传有;由美、英、中警察告知语言分析看中国警察告知体系的建构[J];修辞学习;2005年01期
6 王振华;;“自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J];现代外语;2006年01期
7 徐盛桓;;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J];中国语文;1999年01期
8 陈敏;我国家庭暴力受害人的司法保护[J];中国律师;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振华;介入:言语互动中的一种评价视角[D];河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璨;中国刑事审判中互动语篇人际意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华;;英汉附加问句在会话中的传信功能[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于银磊;;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岳方遂;论语气三角和句末点号[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汪锦绣;;《新编现代汉语》疏误辨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陈宏;;法律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张欢雨;;基于评价理论的朝核问题英语新闻报道的态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袁娅娅;李紫微;;公司章程的英语词汇修辞特征及其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刘仁三;;张斌《新编现代汉语》疏误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姣;;态度系统视角下《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点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项秀珍;;外交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国生;;法律语言的特点与理解[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治安;周忠杰;;词典封面广告语篇研究:一种评价视角[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静敏;;活跃在法律实践领域的话语分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宋晓舟;;《纽约时报》对华经济新闻报道的评价资源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邓联繁;;论宪法规定公民权利宜用禁止性规则[A];2006年湖南社科联学科前沿问题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邹玉华;;语言证据的种类及其语义鉴定问题[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晓辉;;语义双关修辞解读中的隐喻思维与认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蒋贺;;数字档案信息保存中的风险评估研究[A];回顾与展望: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前安;社区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于辉;汉语借词音系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赵久湘;秦汉简牍法律用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王娟;疑问语气范畴与汉语疑问句的生成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敬;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艺术[D];河北大学;2007年
2 韦萍;英语政治演讲的评价性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3 崔建明;从词汇与句法角度看法律英语翻译[D];河北大学;2009年
4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曾卉洁;四个率先背景下上海高校竞技体育创新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徐凌;法庭辩论的会话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阮雯超;目的论关照下的法律翻译—兼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英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许甲坤;从评价理论角度分析奥巴马在上海的演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俊兰;从“互动”看特写报道语言的人际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若干问题之思考[J];中国司法;2004年01期
3 陈光中,陈海光;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J];法律适用;2000年01期
4 龚成;改革民事判决书制作模式的思考[J];法律适用;2000年02期
5 张琛权;对一法律条文的英译文的人际功能对比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杜碧玉;中国民事判决书的人际功能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7 李柳;英汉情态隐喻对比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齐沪扬;论现代汉语语气系统的建立[J];汉语学习;2002年02期
9 邵敬敏,罗晓英;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4年05期
10 杨才英,赵春利;王力与韩礼德汉语语气观比较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振华;介入:言语互动中的一种评价视角[D];河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泉生,王大为;美国警察讯问及假自首问题——兼谈中美两国警察讯问比较[J];公安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2 徐美君;警察讯问和羁押期间未成年人待遇状况调查报告[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01期
3 胡桂丽;;从语气系统、话题控制看刑事庭审话语之人际意义[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李诗芳;;中文刑事判决书语体的人际意义研究[J];外语学刊;2008年02期
5 王蕾;蔡璀红;;英语广告中语气系统的人际意义探析[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董世荣;;论竞选辩论中介入资源的人际意义——以美国总统竞选为例[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陆冬英;;论无罪推定原则下的警察讯问规则之建构[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李婷婷;;“面子理论”与“顺应论”在警察业务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9 于海阔;;电影台词翻译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气[J];学理论;2011年09期
10 ;速读[J];人民公安;2009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鹏鹏;;探究称呼语的人际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项秀珍;;外交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石春煦;;学科教学大纲的人际意义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司显柱;;论语境的层次性对翻译的张力关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裴振霞;;奥巴马获胜演讲的功能文体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蓝越群;;论英语的情态附加语及其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宋晓舟;;《纽约时报》对华经济新闻报道的评价资源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方言清;;英语环保类新闻的语篇功能分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红阳;程春松;;英语政治演讲和学术演讲的情态对比研究[A];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蒲珊珊;;语域与语篇语体特征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律师在场,为密闭的讯问空间打开一扇窗[N];检察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魏陈静;本我太强烈易形成反社会人格[N];北京科技报;2004年
3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崔敏;关于反酷刑的几点思考[N];法制日报;2007年
4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何家弘;拿什么对屡禁不止的刑讯逼供说不[N];法制日报;2009年
5 李克杰;“律师在场”究竟难在何处?[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年
6 李昌盛 唐作培;沉默权的告知及欧式米兰达[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陈光中;刑讯逼供如何遏制[N];北京日报;2005年
8 田文昌(中华全国律协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主任);忽视证据的合法性[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马岳君 本报实习生 王逸菲;保护孩子不能“案结事了”[N];法制日报;2011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何家弘;一起DNA鉴定案的启示[N];检察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宁;警察讯问话语[D];浙江大学;2010年
2 韩淑英;《都柏林人》人际意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肖唐金;英语情态卫星副词与语篇中的情态补充[D];厦门大学;2007年
4 李诗芳;法庭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颖;从评价体系看商业评论中态度意义的实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邵春;英语主位化评述结构的功能语言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娄琦;功能性言语的意义生成—认知符号视角下心理空间双重整合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辛志英;人际投射小句的语篇行为特征[D];厦门大学;2009年
9 杨才英;新闻访谈中的人际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汤斌;英语疫情新闻中言据性语篇特征的系统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磊;广告语篇中人际意义在情态系统的表达[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李秀丽;中英文网上招聘广告的人际意义实现的对比分析[D];汕头大学;2010年
3 王果;对巴拉克·奥巴马政治演讲的人际意义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淑娟;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对电影《末路狂花》中女性话语变化与女性意识觉醒的人际意义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黄婷婷;奥巴马公开演说的人际意义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丽娜;性别语言差异的人际意义[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杨娜芝;奥巴马就职演说的人际意义[D];汕头大学;2010年
8 贺艳君;奥巴马总统竞选演讲的人际意义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原金凤;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语篇中人际意义的解读[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程懋懋;初中英语教材对话部分人际意义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警察讯问语言的人际意义——评价理论之“介入系统”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330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