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心理测试技术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9 18:5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我国金融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金融犯罪案件频发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是极大的。在众多金融犯罪案件中,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表现为无特定现场和作案痕迹,无具体发案时间,无具体发案地点,无明显作案心理动机线索的“四无案件”。其因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智能性和高发性,且在国内外尚没有专门性研究,现已成为金融犯罪案件侦破和预防的难点。通过研究心理测试技术在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此类案件侦破和防控的效率和效益。这对于警示潜在犯罪人、维护金融机构管理秩序、防止金融资产流失,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进行涵义的诠释。然后通过统计分析研究法对H省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进行调研,把握此类案件的特征,分析侦查部门和金融机构在侦破和防控此类案件时所面临的困惑。接着文章运用个案研究法、比较分析研究法和经验总结研究法,对五个各具特色的实测案例进行研究,来从实践的角度探索心理测试技术对于侦破和防控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的意义。最后,通过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实测探索侦破途径和实测总结防控建议两大部分,将心理测试技术对于侦破和防控此类案件的...
【文章来源】:甘肃政法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概述
第一节 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的涵义
第二节 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国内外相关研究
第三节 国内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专项调查研究
第二章 金融机构失款疑难个案心理测试技术应用
第一节 1994河南A市建设银行疑难失款案
第二节 1997辽宁阜新城市信用合作社疑难失款案
第三节 1998浙江萧山建设银行疑难失款案
第四节 2003陕西某县邮政储蓄疑难失款案
第五节 2011甘肃某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疑难失款案
第六节 实案分析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的产生因素
第三章 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实测探索侦破途径
第一节 心理测试技术侦破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的原理
第二节 犯罪心理动态分析技术的实测研究
第三节 认知综合编题技术的实测研究
第四节 测前访谈与测后侦审意见的实测研究
第四章 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实案总结防控建议
第一节 国内防控方案的完善与创新
第二节 国外防控经验的借鉴与内化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信用社内盗案件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J]. 周荣.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02)
[2]基于管理心理学探究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J]. 王爱群,李敏. 会计之友. 2011(22)
[3]我国金融犯罪的特点与预防[J]. 周怡婷.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11(01)
[4]当前金融犯罪的特点及立法完善[J]. 杨立敏. 法制与社会. 2007(10)
[5]论白领犯罪的成因及控制[J]. 马品懿,刘斌.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6]金融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分析[J]. 朱小玲. 天中学刊. 2006(04)
[7]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实案应用研究[J]. 张鸿,武伯欣.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5(02)
[8]现代金融犯罪:特点、根源与防治对策[J]. 吴国平.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3(04)
[9]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理论论纲[J]. 武伯欣.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3(02)
[10]我国加入WTO后的经济犯罪趋势及对策[J]. 高春兴. 政法学刊. 2002(06)
本文编号:3309867
【文章来源】:甘肃政法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概述
第一节 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的涵义
第二节 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国内外相关研究
第三节 国内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专项调查研究
第二章 金融机构失款疑难个案心理测试技术应用
第一节 1994河南A市建设银行疑难失款案
第二节 1997辽宁阜新城市信用合作社疑难失款案
第三节 1998浙江萧山建设银行疑难失款案
第四节 2003陕西某县邮政储蓄疑难失款案
第五节 2011甘肃某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疑难失款案
第六节 实案分析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的产生因素
第三章 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实测探索侦破途径
第一节 心理测试技术侦破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的原理
第二节 犯罪心理动态分析技术的实测研究
第三节 认知综合编题技术的实测研究
第四节 测前访谈与测后侦审意见的实测研究
第四章 金融机构失款疑难案件实案总结防控建议
第一节 国内防控方案的完善与创新
第二节 国外防控经验的借鉴与内化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信用社内盗案件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J]. 周荣.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02)
[2]基于管理心理学探究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J]. 王爱群,李敏. 会计之友. 2011(22)
[3]我国金融犯罪的特点与预防[J]. 周怡婷.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11(01)
[4]当前金融犯罪的特点及立法完善[J]. 杨立敏. 法制与社会. 2007(10)
[5]论白领犯罪的成因及控制[J]. 马品懿,刘斌.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6]金融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分析[J]. 朱小玲. 天中学刊. 2006(04)
[7]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实案应用研究[J]. 张鸿,武伯欣.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5(02)
[8]现代金融犯罪:特点、根源与防治对策[J]. 吴国平.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3(04)
[9]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理论论纲[J]. 武伯欣.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3(02)
[10]我国加入WTO后的经济犯罪趋势及对策[J]. 高春兴. 政法学刊. 2002(06)
本文编号:3309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3309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