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群体性事件中的暴力何以发生——对1189起群体性事件的初步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01 18:11

  本文关键词:群体性事件中的暴力何以发生——对1189起群体性事件的初步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过对1189个群体性案例的统计分析发现:群体性事件中的组织程度与其暴力程度高度相关,但呈负相关。也就是说,群体性事件中的组织程度与其暴力程度之间是反比关系,暴力化的群体性事件更容易发生在低组织程度状态下。实际上,有组织的表达活动更容易强化行动风险、责任及其坐实的认知与评估机制,这有助于集体行动的自我约束。如果被抗议者和政府能够理性回应民众的抗议行动,民众有组织的表达和抗议活动就更趋于和平、理性和有序。就此而言,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在于民众的组织化而非碎片化。因此,应当深入反思和科学评估新时代民众集体行动组织化与其暴力性的关系,调整相关法律和政策。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组织化 暴力化 社会稳定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时期的群体性事件研究——以政府与民众关系为视角的比较分析”(05BSH009) 国家行政学院重大委托项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子课题“群体事件生成规律及其治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31.4
【正文快照】: 近20年来,中国大陆的群体性事件一直呈快速增长态势。而从定性角度看,人们已习惯于这样的表述:群体性事件的总体趋势是,参与主体多元化、组织化程度提高、冲突形式升级、处置难度加大。[1](PP10-11,P2)在这里,“组织化程度提高”与“冲突形式升级”相提并论,前者似乎成了后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叶凯,肖唐镖;厂民关系的历史变迁:一种影响农村稳定因素的分析——侧重于制度分析与行动者分析相结合的解释[J];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03期

2 肖唐镖;陈达;;民众表达行动的转型及其政策含义——以G县企业军转干部为例(2000-2007年)[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颖;张英魁;;当前农民冲突型利益表达问题研究[J];长白学刊;2011年05期

2 李春明;;政治输入与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建设[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8年02期

3 于建嵘;;当代中国农民维权抗争的行动取向——对湖南省衡阳县的实证研究[J];复旦政治学评论;2006年00期

4 俞成勇;邱红霞;许文飞;;“社会稳定指数”量化社会稳定——建立社会稳定“气象报告”的构想[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5 蒋维兵;;利益表达视角下的党群关系建设[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6 李生峰;;论健全利益协调机制与构建和谐社会[J];经济师;2008年07期

7 冉光仙;;非直接利益冲突视域下诉求表达机制的构建——缘于信访救济的探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王中汝;;社会和谐视角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建设[J];理论学刊;2008年02期

9 赵晓霞;高志婕;;和谐社会视角下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新理念[J];农村经济;2011年04期

10 尹娜;;表达权视域下的群体性事件治理[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连江;;信访制度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敏;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郭纯平;新世纪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庞超;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富良;转型期中国农村干群矛盾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5 徐道稳;中国社会政策转型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6 王文祥;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何影;利益共享的理念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阿布都外力·依米提;新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洪长安;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过程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10 饶武元;社会稳定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虎;农村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杨峥嵘;转型期我国农民群体性事件防范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辛昱辰;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刘源锋;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D];中北大学;2011年

5 李成龙;中国社会背景下协商民主稳定功能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任伟鹏;集体行动示范效应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李亚敏;重大群体性事件谣言阻断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刘浩然;横向联系与纵向缓冲:改革进程中工人集体行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齐振;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孔杨;论我国行政信访权利的滥用与防范[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唐镖;从农民心态看农村政治稳定状况——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应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于建嵘;当前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J];社会学研究;2004年02期

3 党国英;非正式制度与社会冲突[J];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正;组织化群体:关于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基本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徐欢;;网络犯罪日趋组织化三股力量联合应对信息安全[J];通信世界;2006年17期

3 邓钲凡;;网络环境影响下未成年人犯罪趋势研究[J];学理论;2010年34期

4 潘福生;;后奥运时期首都打击犯罪模式浅探[J];人民公安;2010年11期

5 赫凛冽;当前国际社会海盗犯罪的特点及对策[J];辽宁警专学报;2005年04期

6 褚德坤;;网络钓鱼现状与对策——访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常务副主任 张健[J];信息网络安全;2006年05期

7 ;法制纵横[J];上海人大月刊;1998年10期

8 周子帆;侯国宝;;稳定1000美元向3000美元挺进的步伐[J];法律与生活;2006年15期

9 王文丽;王伟域;;涉税违法犯罪的新动向[J];税收征纳;2005年12期

10 祝卫莉;;当前广东省有组织制贩毒品犯罪的特点分析[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顺安;;有组织犯罪形成的微观因素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顺安;;有组织犯罪形成的微观因素分析[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萌;组织化成人化暴力化日趋明显[N];法制日报;2007年

2 本报评论员 平剑;除恶要务尽 打虎要趁早[N];东莞日报;2008年

3 张洪邋马牛;淮安:平安建设聚内力借外力[N];人民公安报;2007年

4 章勇军 葛忠明;基础工作在招商引资中升值[N];人民公安报;2006年

5 宫子玉;乳山连续三年命案全破[N];人民公安报;2006年

6 王志广(作者单位为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市场秩序和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处);法律的名义与尖刀的作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5年

7 记者 翟永太、杨烨;携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N];人民公安报;2006年

8 周荣何;头十个月查办案件3188起[N];人民公安报;2007年

9 高剑;为厚街“三道铁令”喝彩[N];东莞日报;2008年

10 翟惠敏 刘建;假冒盗版呈有组织犯罪形态[N];法制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皆清;台湾地区有组织犯罪与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龙淼森;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体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 郑钦;民众集体行动治理模式变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3 曹伟;赌博犯罪侦查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陈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及其处置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周青;有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6 甘清华;论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D];苏州大学;2003年

7 张玉兴;论诱惑侦查[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群体性事件中的暴力何以发生——对1189起群体性事件的初步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339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6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