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直接被害人犯罪非罪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无直接被害人犯罪非罪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无直接被害人犯罪是指没有具体的被害人但被立法者拟制为侵害法秩序的行为。由于这种行为没有侵害法益或侵害法益的危险性,将其规定为犯罪既违反了宪法学中的比例原则,又违反了程序法学中的诉讼经济原则,因此,应将其非罪化。就无直接被害人犯罪非罪化的实施路径而言,虽然无直接被害人犯罪非罪化在中国的非罪化运动中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但仍须走制度进化主义路线,并应重视其道德基础的夯实,绝不能强行实施无直接被害人犯罪非罪化。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无直接被害人犯罪 非罪化 被害人 比例原则 法益侵害说
【分类号】:D914;D917
【正文快照】: 一、无直接被害人犯罪之界定要正确界定无直接被害人犯罪首先必须明确“被害人”的含义。一般而言,被害人是指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自然人以及财产权利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组织(国家和单位)。从学术史上看,对被害人的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彭勃;;“无被害人犯罪”研究——以刑法谦抑性为视角[J];法商研究;2006年01期
2 于改之;;我国当前刑事立法中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严重脱逸社会相当性理论之提倡[J];法学家;2007年04期
3 左卫民;刑事诉讼的经济分析[J];法学研究;2005年04期
4 刘守芬,韩永初;非犯罪化、非刑罚化之理性分析——报应刑刑事政策视角的观察[J];现代法学;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国跃;;试论物权法基本原则的确定——兼评《物权法(草案)》的相关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周光权;行为无价值论之提倡[J];比较法研究;2003年05期
3 叶晓川,李定轶;生与死的冲突及抉择——安乐死在我国能否合法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刘东根;信赖原则及其在交通肇事罪中的应用[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张勇;;环境污染刑事案件中严格责任与推定原则问题探讨[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赵嵬,冯英;刑事古典学派的意志自由学说与刑罚本质理论[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5期
7 万丽红,周兆志;试论对教唆犯的处罚[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8 田鹏辉;论自救行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陈东;期待可能性理论初探[J];当代法学;2005年05期
10 舒洪水;张永江;;论共同过失犯罪[J];当代法学;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丁志;;论过失共同犯罪[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晓梅;佟子林;;探讨安乐死合法化问题的社会学视角[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歌;丛青;;对一起管辖权纠纷案件中法律解释问题的剖析[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4 蔡从燕;罗曙光;;民事司法改革与股份有限公司中小股东诉讼[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岳运生;;浅论刑法价值主体新格局之构建[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光林;企业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长红;刑事责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许身健;刑事程序现代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金星;论诱惑侦查[D];吉林大学;2004年
7 姜立文;金融控股公司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8 李金明;不真正不作为犯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陆敏;非监禁刑论纲[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张斌;现代立法中的利益衡量[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玉忠;盗窃罪的法定刑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2 卢映群;消费信用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方义松;网络版权制度与信息的有效传播及公平使用——网络版权权利扩张与限制的成本——效益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泳;自然法在西方法治理念形成中的作用及对中国法治之启迪[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金明;防卫限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谭劲松;我国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徐礼田;期待可能性理论解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常景龙;世贸组织争端解决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9 肖彦山;经济法基本原则及其功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10 方琳琳;论雇佣犯罪的若干问题[D];郑州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恩海;无被害人犯罪与未成年人保护[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02期
2 黄京平;陈鹏展;;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研究[J];江海学刊;2006年04期
3 苏力;论法院的审判职能与行政管理[J];中外法学;1999年05期
4 梁根林;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安乐死出罪机制[J];政法论坛;2003年04期
5 莫洪宪,王树茂;刑法谦抑主义论纲[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01期
6 周华山;“婚内强奸法”的本土化研究[J];浙江学刊;1999年02期
7 潘绥铭;中国人“初级生活圈”的变革及其作用——以实证分析为例的研究[J];浙江学刊;2003年01期
8 彭磊;非犯罪化思想研究[J];杭州商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冯亚东;;罪刑关系的反思与重构——兼谈罚金刑在中国现阶段之适用[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通讯员 钱学敏;确保失足孩子“安全”回归社会[N];检察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孙崇鸽;要更重视职务犯罪预防[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孙崇鸽;加大对渎职侵权犯罪的惩治和预防力度[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本文关键词:无直接被害人犯罪非罪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4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424907.html